新研究确定行星承载的概率是如何随着离银河系中心的距离而变化
据cnBeta:外媒报道,尽管在银河系中已经发现了数千颗行星,但大多数都距离地球不到几千光年。然而我们的银河系直径超过10万光年,这使得研究行星的银河系分布变得困难。但现在,一个研究小组找到了克服这一障碍的方法。
在发表在《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的一项研究中,由大阪大学和NASA牵头的研究人员使用了观察和建模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行星承载的概率是如何随着离银河系中心的距离而变化的。
这些观测是基于一种叫做引力微透镜的现象,在这种现象下,行星等天体就像透镜一样,它们弯曲并放大来自遥远恒星的光。这种效应可用来探测整个银河系中类似于木星和海王星的冷行星,从银河盘到银河隆起--银河系的中心区域。
“引力微透镜目前是研究银河系中行星分布的唯一途径,”该研究的论文合著者Daisuke Suzuki说道,“但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知甚少,主要是因为测量离太阳超1万光年的行星的距离非常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转而考虑行星微透镜中描述透镜和远处光源相对运动的一个量的分布。通过比较微透镜事件中观测到的分布跟银河模型预测的分布,研究小组可以推断出行星的银河分布。
结果表明,行星分布跟星系中心的距离关系不大。相反,远离恒星的冷行星似乎普遍存在于银河系中。这包括银河系的凸起部分,它的环境跟太阳系附近的环境非常不同,那里是否存在行星一直是不确定的。
“凸起区域的恒星年龄更大,并且它们之间的距离比太阳附近的恒星要近得多,”该研究的论文主要作者Naoki Koshimoto说道,“我们发现行星存在于这两种恒星环境中,这可能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行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银河系中行星形成的历史。”
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下一步应该是将这些结果跟微透镜视差或透镜亮度的测量结合起来,这是跟行星微透镜有关的另外两个重要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