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探索 > 正文

《古植物学和孢粉学评论》:福建漳浦发现1500万年前的木乃伊化南酸枣果化石

福建中新世南酸枣果实化石宏观形态(1-3)及微细结构特征(4-6)

福建中新世南酸枣果实化石宏观形态(1-3)及微细结构特征(4-6)

福建中新世南酸枣果实化石Mico-CT扫描宏观形态(1-3)及内部结构特征(4-9)

福建中新世南酸枣果实化石Mico-CT扫描宏观形态(1-3)及内部结构特征(4-9)

南酸枣属植物现生及化石记录的分布

南酸枣属植物现生及化石记录的分布

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酸枣又名五眼果,其果实具有5个萌发孔,有着“五福临门”的寓意。南酸枣的果实在热带雨林中被多种动物食用,其中鹿科动物和犀鸟是它的专食和种子传播者。南酸枣的果实是由薄果皮、木质内果皮、可食用的中果皮和果肉组成,在我国南方其果肉常被加工成南酸枣糕,是备受人们喜爱的零食。据考古学证据显示,早在8000多年前,古人就已经开始食用南酸枣,并且喜欢将其果实大量储存起来。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姿晰博士、史恭乐副研究员、舒军武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尹素心与美国芝加哥植物园的同行合作,利用Mico-CT扫描和包埋切片等实验方法,系统研究了我国东南沿海福建漳浦中新世佛昙植物群中的木乃伊化南酸枣果化石。该项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古植物学专业期刊《古植物学和孢粉学评论》(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上。

该研究报道了全球首例具7个萌发孔的南酸枣属果化石,并建立了新种福建南酸枣(Choerospondias fujianensis sp. nov.)。现生南酸枣属仅有南酸枣一种,是东亚特有植物。此次福建南酸枣化石的发现表明:中新世时南酸枣属的形态特征比现代更为多样化。事实上,在渐新世时南酸枣属就已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但在中新世大暖期之后,该属在欧洲便消失了,东亚地区现也仅存一种南酸枣。古植物学和环境考古资料显示,南酸枣属在东亚地区自渐新世以来几乎保存着连续的记录;通过古生态学分析显示,南酸枣属的生态适应范围较广,这个特点可能是该属在东亚地区一直延续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关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青年基金、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等联合资助。

论文相关信息:Zixi Wang, Fabiany Herrera, Junwu Shu, Suxin Yin, Gongle Shi*, 2020. A new Choerospondias(Anacardiaceae) endocarp from the middle Miocene of Southeast China and its paleoecological implications. Rew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 283: 1–10. https://doi.org/10.1016/j.revpalbo.2020.104312.

相关阅读:
日本福冈县古贺市7世纪初古坟中出土国宝级马具 上面使用了玉虫之翼装饰 南非洞穴发现200万年前人类近亲罗百氏傍人头骨化石 不同环境进化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