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探索 > 正文

广西有全国最多的古人类化石遗址 柳州白莲洞遗址研究揭开序幕

广西有全国最多的古人类化石遗址柳州白莲洞遗址研究揭开序幕

广西有全国最多的古人类化石遗址柳州白莲洞遗址研究揭开序幕

据柳州日报:迄今为止,全国共发现古人类化石遗址72处,其中广西15处,占据全国最多。而柳州,作为南方古人类发源地,拥有3处古人类化石遗址,因浓缩柳江人、白莲洞人、大龙潭人等数万年史前文化积淀,孕育了灿烂的白莲洞文化。1956年,裴文中和贾兰坡两位享誉世界的古人类学家率领一支华南调查队,到柳州开展考古调查。他们带着手铲,来此追寻和探索远古人类的秘密,只为拨开历史的尘雾和泥土。

某一天的工作中,突然,他们握着手铲的手停住了——

在厚重的淤泥中,3万年的光阴悄悄回归,1件扁尖的骨锥、1件粗制的骨针以及4件石器现出端倪。他们敏锐地意识到,这里很可能是一处古人类文化遗址,曾孕育过远古人类的一个重要脉系。随后,裴文中以洞口矗立的一个酷似莲花蓓蕾的钟乳石,为这个无名洞穴命名为“白莲洞”。

一石激起千层浪!

白莲洞遗址的研究揭开了中国南方旧石器考古的序幕。当时的人们无法预料到的是,在之后的几十年间,以这个洞穴遗址为主的古人类遗址群,掀起了考古界的一场惊涛骇浪……

全国古人类化石遗址广西最多

正如裴文中院士所言,“中国可以成为世界上古人类学研究的中心,而广西是中心的中心。”柳州则是这个中心的集合点。这个点因浓缩了巨猿洞遗址、柳江人遗址、白莲洞遗址、鲤鱼嘴遗址及都乐洞穴遗址群等40多处史前文化遗存,而成为世界现代人类起源研究的热土。

柳州自古就是人类的宜居之地,史前文化漫长的渐进过程能在柳州这块土地上延续下来,便足以证明这一观点。从柳江人、白莲洞的斑斑遗迹到鲤鱼嘴、兰家村、响水、鹿谷岭遗址和大石铲遗存,可以窥见,在距今70000年到4000多年间,柳州先民在此自强不息的奋斗身影。

白莲洞要么不进,进去便是半个诗人。

“白莲清香泥不染,洞里堆积内涵多”,贾兰坡院士的题词最能佐证白莲洞文化之丰富。白莲洞遗址堆积厚达3米,年代为距今37000到7000年。经历次发掘,发现人类用火遗迹2处,出土人牙化石2枚、哺乳动物化石3000余件、石器骨器500余件、陶片若干。这些厚重的文化堆积,共同记录了白莲洞人3万年的洪荒岁月,留下了从“茹毛饮血”到“刀耕火种”的史前社会变迁痕迹。

在考古学上,有“北有山顶洞,南有白莲洞”之说,以白莲洞人和柳江人等古人类遗址为中心,方圆数十公里范围内,柳州呈现出一个古人类遗址的群落。 

中国著名古人类学家、白莲洞博物馆原馆长周国兴说,白莲洞史前文化遗址的文化内涵,完美地展现了从旧石器文化过渡到新石器文化的全过程。白莲洞文化是中国南方中石器文化的典型代表,她是中国史前考古的珍宝。

柳州缘何成为古人类摇篮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是古人对鸿蒙初启的懵懂想象。而37000年前,历史的轮回为何不偏不倚选中柳州,使之成为古人类的摇篮呢?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描述的“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便是最优解答。

柳州地处广西中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温、水气候资源丰富。1991年至1992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孔昭辰、杜乃秋等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专家,3次来到白莲洞遗址开展古环境研究。研究发现,白莲洞经历了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到常绿阔叶林再到蕨类植物的演化,温暖湿润的环境诞生出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古人类的生息繁衍勾勒出一块风水宝地。

柳州地貌类型齐全,形态多种多样,尤以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就市区而言,主要分为岩溶地貌和非岩溶地貌两大类。水是柳州岩溶地貌的主要塑造者,柳江作为柳州地区主要的地表河流,雕刻出柳州“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壮美景观。在地下还有大大小小、数不胜数的暗河伏流,它们从石灰岩裂隙内部迂回穿梭,对易溶于水的岩体进行溶蚀、分割,形成各种各样的地下溶洞。

这些大大小小的溶洞,如同大自然的恩赐,为数万年前的人们提供了“天然庇护所”,为文明的萌芽埋下了种子。而白莲洞就是其中最耀眼的一个。

“巨猿之乡”——柳州

白莲洞遗址的发现,无疑是史前文明研究中的灿烂曙光。它的发现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另一个考古大发现有着密切的联系,那就是柳城巨猿洞的发现。

在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中,矗立着两尊巨大的塑像——柳城巨猿复原像。孩子们经过时,都笑嘻嘻地称它们为“金刚”,拉着父母与塑像合照。五六岁的孩子,站在塑像的旁边,头顶才刚刚够到巨猿垂下的手尖。

科学家推断,巨猿生存于距今约100万至30万年,体型庞大,站立时高达3米,可能会一定程度的直立行走,它的牙齿远比人的粗大。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巨猿化石的地点共17处,在这些巨猿化石遗址中,广西多达12处,而柳城巨猿洞以其出土巨猿化石的数量和质量,堪称世界第一。

广西的大山深处,山高林密,起伏连绵的群山,一座叠着一座,仿佛无穷无尽延伸至天际的云雾深处。这样的自然环境,极利于巨猿生存。

1935年,荷兰古生物学家孔尼华在香港中药铺中发现了几枚巨大灵长类牙齿化石,并将其定名为巨猿。1956年,裴文中教授和贾兰坡教授追寻着这些线索,率队来到广西进行野外考察。直到1957年,巨猿的第一个下颌骨才由柳城县农民覃秀怀的一个偶然发现出现在专家眼前。

经考古发掘,柳城巨猿洞出土了巨猿下颌骨3件、巨猿牙齿1100多枚和数量众多的其他动物化石。柳州,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巨猿之乡”。

从远古的巨猿,到年代跨越长达3万年的白莲洞文化,再到如今的山水工业之城,在柳州,生命不停传续,历史从未断代。

相关阅读:
基因揭示万年来人类与狗的“交集” 贵州安顺幺铺发现大量古生物足迹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