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影响席卷全球。
俄军在东线屡战屡败,士气低落。
彼得格勒数十万人上街,要求改善生活环境。
2月革命中转投民众的军人及警察。
尼古拉二世成了亡国之君,最终与家人遭处决。
布尔什维克的夺权遭临时政府镇压。
列宁力排众议,宣布武装起义。
起义部队进攻冬宫。
10月革命成功建立世界首个共产政权。
阿芙乐尔号向起义部队发出战斗号召。本周二(7日)是俄罗斯十月革命一百周年,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的十月革命枪炮声响起,建立人类史上首个共产主义政权,影响席卷全球。经历1905年革命失败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重新点燃俄罗斯革命炸弹的药引,把旧有的政治制度及文化制度炸个粉碎。在列宁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社会民主工党多数派)透过严密的党组织及职业化的革命家,成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攫取权力。以下是当年爆发革命的关键时刻。给我们面包!2月革命终结帝制在东线战场独力与德国及奥匈周旋3年的俄国,于1917年迎来了革命的爆发。自任最高统帅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前线指挥作战,他把政务交由费奥多芙罗娜皇后处理。惟后者宠信“魔僧”拉斯普丁,导致贪污之风盛行,政治日趋腐败。在3年战争期间,俄军动员了1500万人,但胜少败多伤亡惨重,大片国土沦丧,农村因缺乏劳动力而荒芜,粮食短缺危机更蔓延至首都彼得格勒(圣彼得堡)。3月8日的国际妇女节(俄历2月23日),彼得格勒的罢工工人发起游行,要求获得食物。两日后更有30万人上街示威,彼得格勒几乎停顿,尼古拉二世下令解散国家杜马(国会),翌日下令卫戍部队向示威者开枪,导致二百馀人死伤,罢工遂演变为暴动。惟军队不再支持政府,投向民众,士兵与工人联合控制彼得格勒。由前线返抵首都的尼古拉二世在将领的劝谏下,宣布退位,任命弟弟米哈伊尔大公继位。米哈伊尔大公却明言拒绝,维持304年的罗曼洛夫皇朝告终。一切权力归于苏维埃 列宁回国部署夺权在2月革命如火如荼之际,拒绝解散的杜马先成立杜马临时委员会。当传出米哈伊尔大公拒绝继位的消息后,临时委员会成立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社会民主党及孟什维克(社会民主工党的少数派,立场较温和)领导工人、士兵及无产阶级成立“工人和士兵代表苏维埃”(俄语苏维埃指议会),形成了二元政权。此时,布尔什维克的主要成员仍分散在国外。由于临时政府成立后仍继续参战,德国为了从东线抽身,决定把流亡在瑞士的列宁送回俄罗斯。列宁于4月返回彼得格勒,并发表4月提纲,主张立即与德国奥匈停战、工厂银行收归国有、土地国有化及把权力集中在苏维埃。在布尔什维克的鼓动下,彼得格勒逾50万人上街要求临时政府把权力交予苏维埃,临时政府决定以武力镇压,导致数百人死伤。临时政府亦决定拘捕列宁,列宁只能流亡邻国芬兰。然而,彼得格勒军区司令柯尔尼洛夫的叛变,令总理克伦斯基为首的临时政府慌了阵脚,只能向布尔什维克求助。在布党的指挥下,赤卫队击败叛军,布党得以东山再起。10月革命一声炮响 红色浪潮淹没旧世界布党成功扞卫临时政府后成功争取更多民心支持,列宁也得以由芬兰回国,他在10月10日的布党中央委员会会议上指出武装起义的时机已成熟,投票表决以10比2通过列宁的提案。布党同日成立7人组成的中央政治局领导起义,托洛茨基是成员之一,他亦同时身兼军事决策核心、彼得格勒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指挥起义。在革命的前夕,彼得格勒的民众似乎嗅出即将发生巨变。布党中央委员会会议于11月6日召开,对翌日举行的起义作周密部署,起义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电报局、军事设施及铁路等。随着大势已去,守卫临时政府所在的冬宫士兵不断减少,炮兵学校的学生及哥萨克骑兵纷纷撤走,大大削弱冬宫的防卫能力。11月7日晚上9时45分,停泊在涅瓦河的巡洋舰阿芙乐尔号向冬宫发射空包弹,准备就绪的赤卫队、支持布党的士兵及工人经过零星枪战后冲入冬宫,逮捕内阁成员,临时政府在一场没有流血的政变下遭推翻,克伦斯基仓皇出逃。旧秩序随列宁于8日早上发表《告俄罗斯公民书》而消散,资产阶级昔日踩着的无产阶级翻身而起,土地由私人拥有变为国有,首个共产主义国家由此诞生。“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社会主义革命,令劳动者和被剥削者获得全面的物质解放和精神解放。”托洛茨基在晚年仍坚持不断革命的主张。然而,新生的苏联经历1917年至22年血腥内战后,并未摆脱沙皇时代的高压统治,史太林统治时的红色恐怖,令数千万人受迫害。苏联的乌托邦仍只是水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