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探索 > 正文

中-巴古生物学联合科考在巴基斯坦开展首次联合科考

鱼类化石新发现(倪喜军供图)

鱼类化石新发现(倪喜军 供图)

海陆交互相地层对比(倪喜军供图)

海陆交互相地层对比(倪喜军 供图)

重装下的考察队(倪喜军供图)

重装下的考察队(倪喜军 供图)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018年11月18日至12月8日,应巴基斯坦费萨拉巴德政府学院大学(Government College University,Faisalabad,GCUF)邀请,中科院古脊椎所倪喜军研究员、李强副研究员、张立民工程师与巴基斯坦费萨拉巴德政府学院大学Khizar Samiullah博士、科哈特科技大学(Koha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ST)Abudl Majid博士等共15人组成中-巴古生物学联合科考(Sino-Pakistan Paleontological Expedition, SPPE)在巴基斯坦开展了首次联合科考。

考察期间,中-巴古生物联合考察队对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拉瓦-庆吉(Lava-Chinji)地区的中中新世-晚中新世西瓦里克群(Siwalik Group)、阿塔克(Attock)地区的Ganda Kas始新世海陆交互相地层和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Khyber Pakhtunkhwa)的Panoba-Chorlaki地区始新世海陆交互相地层开展了古生物化石和岩石样品采集、地层对比等工作。考察队重新核实了早期西方学者发表的多个经典化石地点的原始坐标和岩石属性等信息,纠正了一些关键的错误记录,并发现了多个新的化石地点和层位。

此次考察不仅发现了多个适合开展哺乳动物化石筛洗工作的化石层位,还在Panoba-Chorlaki地区的库尔达纳组(Kuldana Formation)下部的长期以来没有任何化石记录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保存精美的鱼类化石,为进一步开展中-巴古生物学合作研究、探讨东特提斯海消亡与青藏高原隆升背景下的新生代脊椎动物演化与响应机制提供了珍贵的标本材料。

考察期间,中-巴联合考察队得到了费萨拉巴德政府学院大学、科哈特科技大学、伊斯兰堡奎德阿萨姆大学(Quaid-i-Azam University,QAU)和科哈特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些大学和机构不仅为考察队的食宿、交通等提供了帮助,而且还安排了武装警察和安保人员,全程陪护考察,确保工作顺利、安全地进行。伊斯兰堡奎德阿萨姆大学校长Muhammad Ali教授、科哈特科技大学校长Jamil Ahmad教授、动物学系主任Shahid Niaz Khan教授和费萨拉巴德政府学院大学教务长Farhat Jabeen教授更是亲自关心考察队员的生活、安全、学术交流等事务,对考察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反映了中-巴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深厚友情。

利用考察间隙,倪喜军研究员、李强副研究员、Khizar Samiullah博士在费萨拉巴德政府学院大学及科哈特科技大学分别做了题为“Fossil Tree Shrews from China and Their Phylogenetic Positions”、“Origin and Early Diversification of Primates”、 “Brief introduction of Cenozoic Vertebrates on Tibetan Plateau in China”和“Siwalik Group and Fossils in Pakistan”的学术报告,并与学生和青年学者开展了面对面的交流活动。报告和交流活动引起两所大学师生的强烈反响,激发了巴基斯坦青年学者和学生对古生物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巴方学者表示,希望能够与中科院古脊椎所等研究单位在古生物领域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本次中-巴古生物学联合科考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A类) “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项目(XDA20070203)和战略先导科技专项(B类)“关键地史时期生物与环境演变过程及其机制”项目(XDB26000000)的大力支持。

相关阅读:
波兰境内8000年前的谋杀案 纳雷夫河河岸发现石器时代猎人头骨 台湾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举办“探寻台湾哺乳动物化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