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探索 > 正文

尼阿底遗址最新考古发现将人类首次登上青藏高原的历史推前到4万年前

尼阿底遗址最新考古发现将人类首次登上青藏高原的历史推前到4万年前

尼阿底遗址最新考古发现将人类首次登上青藏高原的历史推前到4万年前

尼阿底遗址最新考古发现将人类首次登上青藏高原的历史推前到4万年前

尼阿底遗址最新考古发现将人类首次登上青藏高原的历史推前到4万年前

尼阿底遗址最新考古发现将人类首次登上青藏高原的历史推前到4万年前

尼阿底遗址最新考古发现将人类首次登上青藏高原的历史推前到4万年前

尼阿底遗址最新考古发现将人类首次登上青藏高原的历史推前到4万年前

尼阿底遗址最新考古发现将人类首次登上青藏高原的历史推前到4万年前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四万年的祈盼?是谁手执石叶在尼阿底驻足?人类文明的史诗响彻青藏高原!

2018年11月30日,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晓凌等的研究论文"The earliest human occupation of the high-altitude Tibetan Plateau 40-30 thousand years ago",公布了尼阿底遗址这处来自青藏高原腹地的重大考古发现及其研究成果。该项发现将人类首次登上青藏高原的历史推前到4万年前,也书写了世界范围内史前人类征服高海拔极端环境的最高、最早的记录。这一学术成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贺信精神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是中国科学院深入推进率先行动计划,实施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依托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面向学科前沿,加强联合交流,在古人类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在对这一项重大科学发现和研究成果的批示中指出:“这项成果对于探索早期现代人群挑战极端环境的能力、方式和迁徙、适应过程,对于研究西藏地区人群的来源与族群的形成,对于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推动西藏地区文物、文化资源的发掘、利用和传承,具有极其重大的科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科院古脊椎所高星课题组和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合作,经过多年的调查、发掘与研究,在藏北羌塘高原发现一处具有原生地层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尼阿底(Nwya Devu),证实古人在距今4-3万年前已踏足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在世界屋脊上留下了清晰、坚实的足迹。该遗址海拔4600米,是一处规模宏大、地层保存完好、石制品分布密集、石器技术特色鲜明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是迄今青藏高原最早、世界范围内最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刷新了学术界和大众对青藏高原人类生存历史、古人类适应高海拔极端环境能力的认识。

尼阿底遗址是西藏首次发现的具有确切地层和年代学依据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青藏高原风化剥蚀严重,人类活动的证据难以在地层堆积中完整地保存下来。以前在高原边缘的青海地区(海拔3000-3500米)发现一批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但在西藏只有地表采集的石制品,未能发现有地层依据、年代明确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零星的报道因为地层和测年数据的不确定性而不被学术界认可。本次发现的尼阿底遗址有连续的地层和可信的年代数据,所赋存的信息弥足珍贵。

尼阿底遗址保留目前青藏高原最早的人类生存证据。古人类最早何时扩散到高原腹地一直为学界和大众所关注。近年来考古学、分子生物学、古环境学等不同学科对早期人群进驻、适应高原的时间与过程,以及藏族人群的来源和形成过程做出推导并提出多种假说,但均有待证实。作为 “地球第三极”,广袤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资源稀缺,环境恶劣,对人类生存构成严峻的挑战。此次发现表明至少在4-3万年前先民就进入西藏高海拔地区活动,为上述问题的破译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尼阿底遗址是目前世界上史前人类在高海拔地区生活的最高记录。晚更新世是现代人演化的关键时期,人类的技术和认知能力快速发展,适应环境能力增强,扩散到世界大多区域,但环境极端恶劣的高原依然人迹罕至。从全球范围看,此前人类活动的最高遗迹发现于安第斯高原的Cuncaicha 岩厦遗址,海拔4480 米,年代为约1.2万年前。尼阿底遗址的发现书写了人类挑战与征服高海拔极端环境的新纪录。

尼阿底遗址对研究古人群迁徙、融合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该遗址出土以石叶为技术特征的文化遗存。石叶技术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独特的工具制作技术,具有预制石核-定向剥片-系统加工等固定的操作链流程,其产品规范、精致、锋利,代表人类石器技术和认知能力的一座高峰,为征服高原等极端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技术装备。该技术体系被认为是早期现代人的文化标识,主要流行于非洲、欧洲、西亚和西伯利亚等地区,在中国北方的少量遗址亦有所发现。尼阿底遗址的材料为揭示不同地区人群的迁徙、交流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证据。

该项成果来之不易,是艰辛、持续的科学探索和多学科协作以及一系列现代科技分析的结晶。高星、张晓凌博士带领的科研团队自2011年以来八上高原,开展了多年、系统的考古调查,克服了高寒缺氧、交通不易和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等困难,最终取得重大发现和创新成果。该项研究的最大挑战是年代测定,由于没有发现动物化石和木炭等便于测年的样品,课题组在埋藏遗物的地层中系统提取了石英砂开展光释光测年,经过三年的多次取样、现场信号检测测量、多个实验室对比测试和分析校对获得三组相互支持、可信的年代数据,最终将古人类生存的年代测定为4-3万年前;对该遗址地层的划分和文化层的辨认也是难点,在湖滨沉积、坡积、风沙堆积、风力剥蚀、雨水改造、冻融等营力作用下,该遗址的堆积过程十分复杂。葛俊逸博士等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分辨出三个沉积单元,确定最下面的层位是埋藏石制品的原生层位,对于遗址的形成过程和各层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出了合理、令人信服的解释;该项研究还结合了古环境信息和分子生物学的成果,指出古人类在遗址活动的时期处于末次冰期的间冰阶,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为人类的迁徙和生存提供了环境和生态基础。

白春礼院长在批示中“向参加此项研究的全体科学家和科研团队表示衷心的祝贺!希望同志们能够利用好此项工作成果,继续积极与西藏自治区深化合作,更多揭示高原人类进化和对环境的适应历史,探索研究其中的机理和原理,为预测未来高原人居环境变化做出更多贡献”。

该论文在评审过程中得到三位审稿专家的高度肯定,认为“尼阿底的发现圆满地解决了遗传学和考古学对人类最早涉足青藏高原时间的不同认知问题”;“作为青藏高原乃至世界上最高和最早的考古遗址,尼阿底遗址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对人类适应生存能力的了解”;“文章所报道的材料是全新的、令人兴奋的,会引起《科学》期刊的读者和研究现代人起源、扩散与高海拔适应的科研人员极大的兴趣。此项成果会对了解人类在高原上生存的时间和动因产生重大影响。”

尼阿底遗址的发现与研究揭开了古人类征服雪域高原神秘面纱的一角,同时也预示了新一轮青藏科考项目光明的前景。该项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和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掘经费的支持。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那曲文物局、人民大学、哈佛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和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共同参与了此项研究。

文链接: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2/6418/1049

相关报道:科学家发现4万年前人类已登上青藏高原

据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屈婷):数以千计的黑色石叶制品埋藏在海拔4600米的西藏尼阿底遗址下,表明这些精美石器的主人可能在4万年前就已登上地球“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

科学家指出,4万年是目前所知人类踏足青藏高原的最早时间;4600米是迄今为止史前人类在高海拔地区生活的最高记录。这一发现刷新了人们对青藏高原历史、史前人类适应高海拔极端环境能力的认识。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课题组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在2013年发现了尼阿底遗址。该遗址位于拉萨东北约300公里的那曲县,面积约2平方公里,北临色林错湖和错鄂湖。在4万年前,这里是一片相对温暖的湖滨之地。

石叶,顾名思义,就是如叶片状、边缘锋利的石片。由于工艺复杂,它们被称为史前的“瑞士军刀”。在尼阿底遗址,发掘出的3863件石制品令人宛若置身史前“作坊”:尼阿底人在棱柱形的石核上敲击、凿剥,得到一片片工艺规范、制作精良的石叶。

这些最早踏足高原的探险者是谁?考古学证据将线索指向了中国西北方和西伯利亚的早期现代人或丹尼索瓦人。曾有遗传学分析认为,藏民可能从5到3万年前生活于西伯利亚地区的丹尼索瓦人那里得到耐寒基因。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说,石叶技术体系是极为典型的、西北方人群的风格,更早时期曾流行于非洲、欧洲、西亚。在5到3万多年前,西伯利亚同时生活着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和早期现代人,那里有更早、更典型的石叶工具。

“石叶技术在中国乃至东亚腹地的旧石器文化传统中并不发达,”他说,目前仅在华北少数遗址,如新疆骆驼石、内蒙古金斯太、宁夏水洞沟等遗址有少量发现。

丹尼索瓦人是2008年在西伯利亚一处洞穴里发现的神秘人种。基因研究表明,尽管他们已经消失,但其基因却以不同比例保存在现代人的身体里。因此,丹尼索瓦人与早期现代人的基因交流、及其传播迁徙路线一直是学术界和公众高度关注的热点。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科学家发现现代美拉尼西亚人中有4%到6%的基因与丹尼索瓦人相同。这意味着,丹尼索瓦人肯定南迁过,并与亚洲东南部的本土人群发生过基因交流。

遗传学研究推测,西藏是丹尼索瓦人向南迁徙的通道,但一直缺少考古实物的证据。这是因为,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史前人类遗迹非但不会随地层而深埋,反而会因地壳的抬升和剥蚀作用而在地表消失。

高星说,尼阿底遗址的石叶制品技术特点、地层序列和测年结果为遗传学的推测“提供了考古学证据”。

他进一步指出,在年代、地理位置和文化相关性上,尼阿底和新疆骆驼石、宁夏水洞沟等恰好“相互衔接”,“共同形成一条丹尼索瓦人群向南迁徙及其与当地族群融合的证据链。”

这一研究成果11月30日在线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匿名评审的专家认为,“史前人类如何征服青藏高原,是过去二十年重要且热议的话题。尼阿底遗址的发现第一次完美地解决了遗传学研究和考古数据之间的差异,这是非常令人兴奋的。”

此前,遗传学研究认为,高原人群的遗传起源至少可追溯到3万年前。高星说,作为在西藏高海拔地区首次发现的最古老、具有可靠年代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尼阿底遗址无可争议地、极大地延长了青藏高原的人类历史。”

不过,该遗址中并没有发现人类骸骨。青藏高原的其他考古遗址中也没有发现直接的古代DNA证据。评审专家也指出,“谈论尼阿底遗址与丹尼索瓦人基因交流的关系时,应该更加谨慎。”

高星指出:“各项信息表明,尼阿底遗址是一座大型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石器制造场。优质、丰富的石器原料-黑色硅质页岩是吸引先民前来活动的重要原因;湖滨环境也为古人的生存提供了多种便利条件。在末次冰期中的一个相对温暖湿润的时段,古人群多次季节性前来开发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资源,留下丰富的物质文化遗存。”

“高原人群到底是什么人,他们从何而来,何时进入青藏高原这些问题,我们仍不是很清楚。”高星建议说,中国应加强对青藏高原的科考工作,加快采集各地区、各遗址的材料与数据,“这可能将改写人类在高原生存演化的历史。”

相关报道:青藏高原腹地发现人类适应高海拔极端环境的最早证据

据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张喆炯):日前,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科院古脊椎所高星课题组和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合作,经过多年的调查、发掘与研究,在藏北羌塘高原发现一处具有原生地层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尼阿底(Nwya Devu),证实古人在距今4-3万年前已踏足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在世界屋脊上留下了清晰、坚实的足迹。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所长邓涛表示,这处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是人类不断开发利用新世界的重要证据:“这个发现延伸了探索征服高海拔极端环境的历史,是现代人演化过程中认知能力快速发展,适应能力大力提高,不断开发拓展新世界的重要证据。尼阿底石器的发现和研究,是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考察的重要成果,这项研究成果表明,我们美丽的青藏高原在很久远的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四万年来独特的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也表示,这项发现对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和环境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项成果是青藏高原旧石器研究最为重要的一项发现,不仅仅在人类适应自然、征服自然方面,同时在我们今天探讨的‘一带一路’地区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环境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项发现在改变着我们人类的意识,这对于人类起源、对于现代人类的传播、包括旧石器时代晚期整个(进程)来讲,农业、生态包括社会组织的变化都具有非常的意义。”

据介绍,该遗址海拔4600米,是一处规模宏大、地层保存完好、石制品分布密集、石器技术特色鲜明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是迄今青藏高原最早、世界范围内最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刷新了学术界和大众对青藏高原人类生存历史、古人类适应高海拔极端环境能力的认识。

相关报道:中科院研究证实人类4万年前已登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

据中新网(孙自法):人类最早什么时候登上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课题组在青藏高原腹地发现尼阿底遗址并通过研究证实,古人在距今4-3万年前已踏足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并留下了清晰、坚实的足迹。

中国科学家完成的这一重要发现及成果的科研论文北京时间30日凌晨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其将人类首次登上青藏高原的历史推前到4万年前,也书写了世界范围内史前人类征服高海拔极端环境的最高、最早的记录。

中科院、国家文物局当天在北京联合举行新闻布会介绍说,中科院古脊椎所高星课题组和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合作,经过多年的调查、发掘与研究,在藏北羌塘高原发现一处具有原生地层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尼阿底,证实古人在距今4-3万年前已踏足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在“世界屋脊”上留下了清晰、坚实的足迹。该遗址海拔4600米,是一处规模宏大、地层保存完好、石制品分布密集、石器技术特色鲜明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是迄今青藏高原最早、世界范围内最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刷新了学术界和大众对青藏高原人类生存历史、古人类适应高海拔极端环境能力的认识。

相关报道:科学家发现新证据 认为至少3万年前人类就已踏足青藏高原

据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董瑞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30日公布,科研人员发现了迄今青藏高原最早、世界范围内最高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可以证明人类祖先至少在3万年前就已经登上了青藏高原。这一研究刷新了学术界对古人类适应高海拔极端环境能力的认识,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30日予以在线发表。

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高星介绍,这处名为尼阿底的遗址位于藏北那曲错鄂湖畔,海拔4600米,是一处规模宏大、地层保存完好、石制品分布密集、石器技术特色鲜明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科院古脊椎所和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合作,对这处遗址进行了多年的调查、发掘与研究。

高星表示,尼阿底遗址书写了人类挑战与征服高海拔极端环境的新纪录。该项研究的最大挑战是年代测定,对该遗址地层的划分和文化层的辨认也是难点。由于没有发现动物化石和木炭等便于测年的样品,课题组在埋藏遗物的地层中系统提取了石英砂开展光释光测年,最终将古人类生存的年代测定为3万至4万年前。

在距今约12.6万年至1万年前的晚更新世,人类的技术和认知能力快速发展,适应环境能力增强,扩散到世界大多区域,但环境极端恶劣的高原依然人迹罕至。人类最早何时扩散到青藏高原,一直为学界和大众所关注。

尼阿底遗址的发现与研究揭开了古人类征服雪域高原神秘面纱的一角。作为地球“第三极”,广袤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资源稀缺,环境恶劣,对人类生存构成了严峻挑战。

据介绍,尼阿底遗址是西藏首次发现的具有确切地层和年代学依据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青藏高原风化剥蚀严重,人类活动的证据难以在地层堆积中完整地保存下来。

从全球范围看,此前人类活动的最高遗迹发现于南美洲安第斯高原的岩厦遗址,海拔4480米,年代为约1.2万年前。

相关报道:最新研究发现:万年前人类首次登上青藏高原

据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王振红):作为 “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资源稀缺,环境恶劣,对人类生存构成严峻的挑战。古人类最早何时扩散到高原腹地一直为学界和大众所关注。2018年11月30日,美国《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晓凌等的研究论文,公布了尼阿底遗址这处来自青藏高原腹地的重大考古发现及其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尼阿底遗址保留目前青藏高原最早的人类生存证据,将人类首次登上青藏高原的历史推前到4万年前,书写了世界范围内史前人类征服高海拔极端环境的最高、最早的记录。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科院古脊椎所高星课题组和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合作,经过多年的调查、发掘与研究,在藏北羌塘高原发现一处具有原生地层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尼阿底,证实古人在距今4-3万年前已踏足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在世界屋脊上留下了清晰、坚实的足迹。该遗址海拔4600米,是一处规模宏大、地层保存完好、石制品分布密集、石器技术特色鲜明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是迄今青藏高原最早、世界范围内最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刷新了学术界和大众对青藏高原人类生存历史、古人类适应高海拔极端环境能力的认识。

尼阿底遗址是西藏首次发现的具有确切地层和年代学依据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青藏高原风化剥蚀严重,人类活动的证据难以在地层堆积中完整地保存下来。以前在高原边缘的青海地区(海拔3000-3500米)发现一批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但在西藏只有地表采集的石制品,未能发现有地层依据、年代明确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零星的报道因为地层和测年数据的不确定性而不被学术界认可。本次发现的尼阿底遗址有连续的地层和可信的年代数据,所赋存的信息弥足珍贵。

尼阿底遗址是目前世界上史前人类在高海拔地区生活的最高记录。晚更新世是现代人演化的关键时期,人类的技术和认知能力快速发展,适应环境能力增强,扩散到世界大多区域,但环境极端恶劣的高原依然人迹罕至。从全球范围看,此前人类活动的最高遗迹发现于安第斯高原的Cuncaicha岩厦遗址,海拔4480米,年代为约1.2万年前。尼阿底遗址的发现书写了人类挑战与征服高海拔极端环境的新纪录。

尼阿底遗址对研究古人群迁徙、融合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该遗址出土以石叶为技术特征的文化遗存。石叶技术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独特的工具制作技术,具有预制石核-定向剥片-系统加工等固定的操作链流程,其产品规范、精致、锋利,代表人类石器技术和认知能力的一座高峰,为征服高原等极端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技术装备。该技术体系被认为是早期现代人的文化标识,主要流行于非洲、欧洲、西亚和西伯利亚等地区,在中国北方的少量遗址亦有所发现。尼阿底遗址的材料为揭示不同地区人群的迁徙、交流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证据。

该论文在评审过程中得到三位审稿专家的高度肯定,认为“尼阿底的发现圆满地解决了遗传学和考古学对人类最早涉足青藏高原时间的不同认知问题”;“作为青藏高原乃至世界上最高和最早的考古遗址,尼阿底遗址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对人类适应生存能力的了解”;“文章所报道的材料是全新的、令人兴奋的,会引起《科学》期刊的读者和研究现代人起源、扩散与高海拔适应的科研人员极大的兴趣。此项成果会对了解人类在高原上生存的时间和动因产生重大影响。”

据悉,该项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和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掘经费的支持。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那曲文物局、人民大学、哈佛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和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共同参与了此项研究。

相关报道:科学家发现人类早在4万年前就已进入青藏高原

据新华网北京11月30日电(王莹):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该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外公布青藏高原腹地尼阿底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及研究成果,将人类首次登上青藏高原的历史推前到4万年前,成为世界范围内史前人类征服高海拔极端环境的最高、最早记录。研究成果于11月30日在《科学》杂志在线发表。

一直以来,科学家普遍认为,晚更新世是现代人演化的关键时期,人类的技术和认知能力快速发展,适应环境能力增强,扩散到世界大多区域,但环境极端恶劣的高原依然人迹罕至。即使在30000万年前,人类几乎征服了亚洲的每一处未被冰盖覆盖的土地,青藏高原也因其恶劣环境成为最后一片无人之境。作为“地球第三极”,广袤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资源稀缺,环境恶劣,对人类生存构成严峻的挑战。古人类最早何时扩散到这片高原腹地也成为学界一直关注的重要课题。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科院古脊椎所高星课题组和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合作,经过多年的调查、发掘与研究,在藏北羌塘高原发现一处具有原生地层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尼阿底(Nwya Devu),证实古人在4—3万年前已踏足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在世界屋脊上留下了清晰、坚实的足迹。该遗址海拔4600米,是一处规模宏大、地层保存完好、石制品分布密集、石器技术特色鲜明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是迄今青藏高原最早、世界范围内最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刷新了学术界对青藏高原人类生存历史、古人类适应高海拔极端环境能力的早前判断。

据高星研究员介绍,尼阿底遗址是西藏首次发现的具有确切地层和年代学依据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青藏高原风化剥蚀严重,人类活动的证据难以在地层堆积中完整地保存下来。以前在高原边缘的青海地区(海拔3000—3500米)发现一批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但在西藏只有地表采集的石制品,未能发现有地层依据、年代明确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本次发现的尼阿底遗址有连续的地层和可信的年代数据,所赋存的信息弥足珍贵。”高星说。

此次尼阿底遗址的珍贵发现,对研究古人群迁徙、融合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据研究所所长邓涛介绍,该遗址出土以石叶为技术特征的文化遗存。石叶技术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独特的工具制作技术,具有预制石核—定向剥片—系统加工等固定的操作链流程,其产品规范、精致、锋利,为征服高原等极端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技术装备,代表着人类石器技术和认知能力的高峰。记者了解到,该技术体系被认为是早期现代人的文化标识,主要流行于非洲、欧洲、西亚和西伯利亚等地区,在中国北方的少量遗址也有所发现。“此次尼阿底遗址的材料发现,毫无疑问为揭示不同地区人群的迁徙、交流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证据。”邓涛表示。

据介绍,高星、张晓凌博士带领的科研团队为攻关这一课题,自2011年以来八上高原,克服了诸多困难,其中最大的挑战是年代测定。对此,高星告诉记者,由于没有发现动物化石和木炭等便于测年的样品,课题组在埋藏遗物的地层中系统提取了石英砂开展光释光测年。经过三年的多次取样、现场信号检测测量、多个实验室对比测试和分析校对,团队获得三组相互支持、可信的年代数据,最终将古人类生存的年代测定为4—3万年前。

同时,对该遗址地层的划分和文化层的辨认也是难点,在湖滨沉积、坡积、风沙堆积、风力剥蚀、雨水改造、冻融等营力作用下,该遗址的堆积过程十分复杂。葛俊逸博士等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分辨出三个沉积单元,确定最下面的层位是埋藏石制品的原生层位,对于遗址的形成过程和各层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出了合理、令人信服的解释;该项研究还结合了古环境信息和分子生物学的成果,指出古人类在遗址活动的时期处于末次冰期的间冰阶,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为人类的迁徙和生存提供了环境和生态基础。

尼阿底遗址的发现与研究揭开了古人类征服雪域高原神秘面纱的一角,三位审稿专家一致认为,尼阿底的发现圆满地解决了遗传学和考古学对人类最早涉足青藏高原时间的不同认知问题,作为青藏高原乃至世界上最高和最早的考古遗址,尼阿底遗址极大地提升了对人类适应生存能力的了解。

相关报道:青藏科考刷新世界纪录!人类4万年前已登上青藏高原

据中国西藏网(李元梅):今天(11月30日)凌晨,美国《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中国古人类学家的最新发现:人类早在四万年前就登上了青藏高原,适应了高海拔极端环境!

上午,中国科学院、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了这一项重大学术研究成果:考古学者在藏北羌塘高原发现一处具有原生地层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尼阿底遗址(Nwya Devu),证实古人在距今4-3万年前就已经踏上青藏高原的高海拔极端环境地区,在世界屋脊上留下了清晰、坚实的足迹!

西藏尼阿底遗址刷新史前人类最高、最早栖居纪录

尼阿底遗址是西藏首次发现的具有确切地层和年代学依据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它的发现将人类首次登上青藏高原的历史推前到四万年前,书写了人类挑战与征服高海拔极端环境的新纪录。

同时,这项发现也改写了世界范围内史前人类征服高海拔极端环境的最高、最早的记录。

此前人类活动的最高遗迹,是发现于安第斯高原的Cuncaicha岩厦遗址,海拔4480米,年代为约1.2万年前。

历时8年,八上青藏高原的艰辛科考探索

完成这项令世界古人类学界振奋的发现,中国古人类学家付出了多年的艰辛。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从2011年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张晓凌博士带领的科研团队,八上高原,和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合作,克服了高寒缺氧、交通不易和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等困难,开展了多年系统的考古调查。

该项研究的最大挑战是年代测定

人类最早何时扩散到高原腹地?这个问题一直为学界和大众所关注,但是悬而未决。

“青藏高原风化剥蚀严重,人类活动的证据难以在地层堆积中完整地保存下来。”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高星说,以前在高原边缘的青海地区(海拔3000-3500米)发现过一批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但在西藏只有地表采集的石制品,未能发现有地层依据、年代明确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高星强调,本次发现的尼阿底遗址有连续的地层和可信的年代数据,所赋存的信息弥足珍贵。

由于在尼阿底遗址没有发现动物化石和木炭等便于测年的样品,课题组在埋藏遗物的地层中系统提取了石英砂开展光释光测年,经过三年多次取样、测量测试和分析校对,最终获得可信的年代数据。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指出,这项成果对于探索早期现代人群挑战极端环境的能力、方式和迁徙、适应过程,对于研究西藏地区人群的来源与族群的形成,推动西藏地区文物、文化资源的发掘、利用和传承,具有极其重大的科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他希望参加此项研究的全体科学家和科研团队,继续积极与西藏自治区深化合作,更多揭示高原人类进化和对环境的适应历史,探索研究其中的机理和原理,为预测未来高原人居环境变化做出更多贡献。

相关报道:人类4万年前就已登上青藏高原!

据中青在线(邱晨辉):人类在“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的生存历史要改写了。

今天,中国科学院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经过多年的调查、发掘与研究,该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人员在藏北羌塘高原发现一处具有原生地层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尼阿底,证实古人在距今4-3万年前已踏足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在世界屋脊上留下了清晰、坚实的足迹。这一发现将人类首次登上青藏高原的历史推前到4万年前,也书写了世界范围内史前人类征服高海拔极端环境的最高、最早的记录。

国际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杂志当天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论文。

该论文的审稿专家认为,

“尼阿底的发现圆满地解决了遗传学和考古学对人类最早涉足青藏高原时间的不同认知问题”;

“作为青藏高原乃至世界上最高和最早的考古遗址,尼阿底遗址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对人类适应生存能力的了解”;

“文章所报道的材料是全新的、令人兴奋的,会引起《科学》期刊的读者和研究现代人起源、扩散与高海拔适应的科研人员极大的兴趣。此项成果会对了解人类在高原上生存的时间和动因产生重大影响。”

这一研究是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高星课题组和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合作而成。

高星告诉记者,尼阿底遗址是西藏首次发现的具有确切地层和年代学依据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青藏高原风化剥蚀严重,人类活动的证据难以在地层堆积中完整地保存下来。此前,在青藏高原边缘、海拔3000-3500米的青海地区,科研人员曾发现一批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但在西藏只有地表采集的石制品,未能发现有地层依据、年代明确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零星的报道因为地层和测年数据的不确定性而不被学术界认可。

此次发现的尼阿底遗址,海拔4600米,是一处规模宏大、地层保存完好、石制品分布密集、石器技术特色鲜明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有连续的地层和可信的年代数据,所赋存的信息弥足珍贵”。

高星说,这是迄今青藏高原最早、世界范围内最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刷新了学术界和大众对青藏高原人类生存历史、古人类适应高海拔极端环境能力的认识。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对此评价道,这项成果对于探索早期现代人群挑战极端环境的能力、方式和迁徙、适应过程,对于研究西藏地区人群的来源与族群的形成,对于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推动西藏地区文物、文化资源的发掘、利用和传承,具有极其重大的科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当天,高星从3个方面具体阐述了该成果的意义。其一,尼阿底遗址保留目前青藏高原最早的人类生存证据。

高星说,古人类最早何时扩散到高原腹地一直为学界和大众所关注。近年来考古学、分子生物学、古环境学等不同学科对早期人群进驻、适应高原的时间与过程,以及藏族人群的来源和形成过程做出推导并提出多种假说,但均有待证实。作为“地球第三极”,广袤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资源稀缺,环境恶劣,对人类生存构成严峻的挑战。此次发现表明至少在4-3万年前先民就进入西藏高海拔地区活动,为上述问题的破译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其二,尼阿底遗址是目前世界上史前人类在高海拔地区生活的最高记录。

高星说,晚更新世是现代人演化的关键时期,人类的技术和认知能力快速发展,适应环境能力增强,扩散到世界大多区域,但环境极端恶劣的高原依然人迹罕至。从全球范围看,此前人类活动的最高遗迹发现于安第斯高原的Cuncaicha岩厦遗址,海拔4480 米,年代为约1.2万年前。尼阿底遗址的发现书写了人类挑战与征服高海拔极端环境的新纪录。

其三,尼阿底遗址对研究古人群迁徙、融合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高星说,该遗址出土以石叶为技术特征的文化遗存。石叶技术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独特的工具制作技术,具有预制石核-定向剥片-系统加工等固定的操作链流程,其产品规范、精致、锋利,代表人类石器技术和认知能力的一座高峰,为征服高原等极端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技术装备。该技术体系被认为是早期现代人的文化标识,主要流行于非洲、欧洲、西亚和西伯利亚等地区,在中国北方的少量遗址亦有所发现。尼阿底遗址的材料为揭示不同地区人群的迁徙、交流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证据。

这一成果来之不易。

自2011年以来,高星、张晓凌博士带领的科研团队曾八上青藏高原。高星透露,该项研究的最大挑战是年代测定,由于没有发现动物化石和木炭等便于测年的样品,课题组在埋藏遗物的地层中系统提取了石英砂开展光释光测年,经过3年的多次取样、现场信号检测测量、多个实验室对比测试和分析校对获得三组相互支持、可信的年代数据,最终将古人类生存的年代测定为4-3万年前。

相关报道:四万年前人类就登上了青藏高原

据新京报快(倪伟):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在距今4万-3万年前,人类就已经踏上青藏高原的高海拔极端环境地区。此前最早的高原人类活动发生在安第斯高原Cuncaicha 岩厦遗址,其年代被测定为约1.2万年前。

今天(11月3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了这项学术研究成果。考古学者在藏北羌塘高原发现一处具有原生地层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尼阿底遗址(Nwya Devu),证实古人在距今4万-3万年前就已经踏上青藏高原的高海拔极端环境地区,在世界屋脊上留下了清晰、坚实的足迹。

11月30日凌晨,我国学者张晓凌、王社江、高星等有关尼阿底遗址的研究论文被美国《科学》(Science)期刊在线发表,报道了目前青藏高原腹地最早、海拔最高的史前人类活动证据。

尼阿底遗址海拔4600米,是一处规模宏大、石制品分布密集、地层堆积连续的旧石器时代旷野代遗址。它是青藏高原最早、世界范围内最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大量文化面貌独特的石器。刷新了学术界和大众对青藏高原人类生存的历史、古人类适应高海拔极端环境能力的认识。

这一重大成果是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课题组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合作。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说,尼阿底遗址是国家文物局2016年批准的考古发掘项目,是西藏地区最为重要的一项旧石器研究成果。尼阿底遗址出土的石器,对探索早期现代人群挑战极端环境的能力、研究古人群迁徙和文化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据悉,由于青藏高原属于抬升剥蚀区,地层堆积难以保存,人类活动的证据难以完整保留下来。以前在青海湖附近等海拔较低的青藏高原边缘地区(海拔3000-3500米)发现一批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但在西藏地区只有地表采集的石制品,未能发现有地层依据、年代明确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人类最早何时扩散到高原腹地一直为学界和大众所关注,但是悬而未决。

尼阿底遗址是西藏首次发现的具有确切地层和年代学依据的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也是迄今为止人类生活于青藏高原的最早的记录,说明至少在4万-3万年前先民就进入西藏高海拔地区活动。

课题组负责人高星表示,这一考古成果是青藏高原科考及早期现代人适应、演化和史前人类迁徙、交流研究方面的一项重大突破,对于探索古人类对青藏高原开发、征服的过程和对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与方式,研究东亚早期现代人的迁徙、融合与族群的形成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材料与信息。

据悉,尼阿底遗址出土的石制品具有鲜明的石叶技术特征。石叶技术体系主要流行于非洲、欧洲、西亚和西伯利亚等地区,在中国乃至东亚旧石器文化传统中不发达,仅在新疆、宁夏、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有零星发现。而尼阿底遗址以石叶为主要技术特征的文化遗物组合特征鲜明,由此具有了人群迁徙和文化交流的指示意义。尼阿底遗址的材料为揭示早期现代人向地球最严苛环境的迁徙路线以及生存策略、研究东西方人群的交流融合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证据。

相关报道:古人类何时进入青藏高原腹地?最新证据显示:三四万年前

据科技日报(李大庆):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人类从什么时候登上这一高寒地区生活一直是个谜。现在,科学家找到了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人类是在大约4-3万年前征服这一高海拔极端环境的,也是世界范围内史前人类征服高海拔极端环境的最高、最早的记录。相关论文于今天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上。

在青藏高原腹地发现人类适应高海拔极端环境的最早证据的是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课题组。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高星课题组与西藏文物保护研究所合作,在藏北羌塘高原发现一处具有原生地层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尼阿底(Nwya Devu),证实古人在距今4-3万年前已踏足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在世界屋脊上留下了清晰、坚实的足迹。该遗址海拔4600米,是一处规模宏大、地层保存完好、石制品分布密集、石器技术特色鲜明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是迄今青藏高原最早、世界范围内最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以往西藏发现的人类早期遗迹不能确定年代

科学家早就试图破解人类是何时登上高海拔地区的。晚更新世是现代人演化的关键时期,人类的技术和认知能力快速发展,适应环境能力增强,扩散到世界大多区域,但环境极端恶劣的高原依然人迹罕至。

3万年前,人类几乎征服了亚洲的每一处未被冰盖覆盖的土地,甚至能已经在北极圈的边缘定居。青藏高原则因其恶劣的环境而成为最后一片无人之境。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年均温度接近冰点,空气含氧量仅为每平面处的一半,对人类生存构成极大的挑战。

从全球范围看,此前人类活动的最高遗迹发现于安第斯高原的Cuncaicha 岩厦遗址,这里的海拔4480 米,时间大约为1万2千年前。

而作为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风化剥蚀严重,人类活动的证据难以在地层堆积中完整地保存下来。以前在青藏高原边缘的青海地区(海拔3000-3500米)曾发现过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但在西藏只有地表采集的石制品,但未能发现有地层依据、年代明确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零星的报道都因为地层和测年数据的不确定性而得不到学术界的认可。

出土了以石叶为技术特征的文化遗存

“尼阿底遗址是西藏首次发现的具有确切地层和年代学依据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它保留着目前青藏高原最早的人类生存证据。”今天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张晓凌说。

近年来,考古学、分子生物学、古环境学等不同学科对早期人群进驻、适应高原的时间与过程,以及藏族人群的来源和形成过程做出推导并提出多种假说,但均有待证实。

尼阿底位于那曲地区申扎县雄梅乡多绕村错鄂湖畔,西北距拉萨300公里。在这里出土了以石叶为技术特征的文化遗存。石叶技术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独特的工具制作技术,具有预制石核-定向剥片-系统加工等固定的操作链流程,其制品规范、精致、锋利,是代表人类石器技术和认知能力的一座高峰,为征服高原等极端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技术装备。这一技术体系被认为是早期现代人的文化标识,主要流行于非洲、欧洲、西亚和西伯利亚等地,在中国北方的少量遗址亦有所发现。尼阿底遗址聃的这些的材料,为揭示不同地区人群的迁徙、交流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证据。

张晓凌说,尼阿底遗址是目前世界上史前人类在高海拔地区生活的最高记录。

尼阿底遗址考古的最大挑战是年代的测定

高星、张晓凌博士带领的科研团队自2011年以来八上青藏高原,开展了系统的考古调查。

“这项研究的最大挑战就是年代测定。”高星说,由于没有发现动物化石和木炭等便于测年的样品,课题组在埋藏遗物的地层中系统提取了石英砂开展光释光测年。经过多次取样、现场信号检测测量、多个实验室对比测试和分析校对,从而获得了三组相互支持、可信的年代数据,最终将古人类生存的年代测定为4-3万年前。

另外,对尼阿底遗址地层的划分和文化层的辨认也是难点。在湖滨沉积、坡积、风沙堆积、风力剥蚀、雨水改造、冻融等营力作用下,遗址的堆积过程十分复杂。团队成员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分辨出三个沉积单元,确定最下面的层位是埋藏石制品的原生层位,对遗址的形成过程和各层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出了合理、令人信服的解释。研究人员还结合古环境信息和分子生物学的成果,指出古人类在遗址活动的时期处于末次冰期的间冰阶,气候相对温暖湿润,这为人类的迁徙和生存提供了环境和生态基础。

在此项成果的论文评审中,《科学》杂志的3位审稿人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尼阿底的发现圆满地解决了遗传学和考古学对人类最早涉足青藏高原时间的不同认知问题”;“作为青藏高原乃至世界上最高和最早的考古遗址,尼阿底遗址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对人类适应生存能力的了解”;“文章所报道的材料是全新的、令人兴奋的。此项成果会对了解人类在高原上生存的时间和动因产生重大影响。”

相关阅读:
中国“藏医药浴法”正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阿尔及利亚发现的240万年前石器和动物骨头化石揭示整个非洲都是“人类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