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简”述廉洁 | 两千多年前的祭祀礼仪

“简”述廉洁

“简”述廉洁

“简”述廉洁

“简”述廉洁

“简”述廉洁

“简”述廉洁

该简1974年出土于甲渠候官遗址第22号房址,简册长23厘米,宽1-2厘米。出土时呈散乱分布,后期有关专家据简文内容、笔迹、格式重新编联。

建武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一个年号,主要记载了公元29年9月3日这天,居延城司马武代居延都尉发布通知,要求主管农业事务的“褒”“尚”两人务必做好秋天祭祀社稷的巡视工作,还对辖区祭祀的具体时间、流程以及仪式作了较为细致的安排。这对于研究两汉之际西北地区的行政管理与祭祀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社稷祭坛(图源网络)

社稷祭坛(图源网络)

何谓“社稷”?社稷起源于上古时期,《汉书》卷二五《郊祀志》载:“自共工氏霸九州,其子曰句龙,能平水土,死为社祠;有烈山氏王天下,其子曰柱,能殖百谷,死为稷祠,故郊祀社稷,所从来尚矣。”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所孕育的重要产物之一。人们通过祭祀“社稷”以祈求来年时和岁稔、五谷满仓,彰显了古人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

首先,简文明确提到“侍祠者斋戒”,即参与祭祀的人要提前进行“斋戒”。《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记载,汉武帝元鼎年间卫尉充国因“坐斋不敬”被判死罪。由此可知,在两汉之际,无论是朝廷还是地方基层组织,都极为重视“斋戒”仪式。

其次,在祭祀过程中需秉持“谨敬鲜絜约省”的原则,即内心谨慎恭敬、服饰干净整洁、祭品简约节省。此外,劝农掾褒、劝农史尚二人在巡视“祠社稷”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有人员存在敷衍了事的行为,要及时向都尉府汇报。

不难发现,两千多年前的传统祭祀方式,既突出了节约成本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对神灵的敬畏与虔诚之心。在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文化教育的普及,文明祭祀已然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鲜花、植树等环保方式,表达对逝去亲人的追忆与思念。(申宝涛撰写)

用坚守和奉献护佑平安 广西桂林整治政务服务突出问题 靶向纠治“梗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