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聚焦新产业 构建新机制 打造新模式国投发挥投资公司功能作用发展新质生产力

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投)立足服务国家战略,牢牢把握推动结构优化、构筑美好生活、促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战略定位,以增强核心功能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加快布局战新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战略支撑作用。2023年,国投战新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4%,营收占比同比增加4.96个百分点,战新产业发展趋势良好。

聚焦新产业 构建新机制 打造新模式国投发挥投资公司功能作用发展新质生产力

围绕战新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构建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业务结构

一是坚持战略聚焦,推动结构优化。作为业务多元化的综合性投资公司,国投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使命责任、外部环境和业务发展实际,持续优化调整结构,重构竞争优势。2023年,在对细分业务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推动战略优化改革,果断退出糖业、国际工程承包、水泥、废弃物资源化等业务,优化形成能源产业、数字/科技、民生健康、产业金融等四大业务板块,同步再造支撑业务板块和战新产业发展的组织架构。二是坚持重点突破,构建比较优势。加强战略激励、强化考核引导,支持生物技术产业培育、新能源项目开拓、新材料项目并购等战新产业重点战略事项,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匹配战略重点加大资源投入,2023年战新产业完成投资占集团总投资的58%,2024年战新产业投资占比预计超6成。

聚焦投资引领,强化机制创新,加快探索符合投资公司特点的产业培育路径

一是承担焕新行动,通过优化投资布局实现重点领域“三个全面覆盖”。牵头落实生物制造、生物育种领域的焕新任务,设立生物制造产业工作专班,成立国投种业公司作为生物育种平台,加快推动生物技术产业投资布局。组织开展生物育种领域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7家投资企业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名单,持有生物育种技术专利100余项,获得农业农村部发放的粮食安全领域安全证书13张,完成对生物育种产业核心企业、核心人才、核心技术的“三个全面覆盖”,打造农业科技“国家队”。二是结合战新产业特点,发挥基金“触角”“探头”作用开展前瞻布局。面对战新产业技术迭代快、经营机制活、市场估值高、不确定性大等挑战,国投“十年磨一剑”形成的以基金投资培育战新产业的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在集成电路领域,国投系基金在产业链细分环节投资项目123个、金额152亿元,形成覆盖核心设备及零部件、材料、先进封装、晶圆制造、芯片设计和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等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的投资布局,以资本为纽带建立协同紧密、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圈。截至2023年底,国投系基金管理规模2073亿元,累计投资项目1059个、金额1743亿元,支持了384家专精特新企业,其中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39家,并长期跟踪赋能,嫁接产业资源。三是围绕重点培育产业,“强点、实线、成面”推动产业链外延式布局。在新材料培育方面,并购波林股份、西安鑫垚、钛金科技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并以控股龙头企业为基点“由点及线成面”体系化打造新材料领域产业集群。在健康养老培育方面,累计接收5批50家培疗机构改革项目,在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快速布局,以产业标准化为抓手,加快构建大中台经营管理能力,初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连锁化发展。

聚焦科技创新,整合创新资源,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一是构建“科研+产业+资本”融合发展的协同创新模式。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围绕科技领军人才和“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探索形成与科研院所深度链接合作新机制。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开展战略合作,通过主办论坛、成立基金、设立创新工厂等方式,提升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商品的转化效率,形成了“国投-松山湖实验室”产学研合作模式。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通过出资组建运行实体、联合技术攻关、人员双向交流等方式,为生物技术发展导入源头科研资源。二是建立“投早投小+同题共答”的前瞻性技术培育机制。以投资引领支持基础性、前瞻性技术发展,在国家战略需要的技术领域当好“伯乐资本”、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做好原始技术和核心技术的需求提出者、创新组织者,以企业实际发展需求引领带动科研创新合作。以共建联合创新平台推动前瞻性技术突破,所属企业雅砻江水电与清华大学共同建成了全球岩石覆盖最深、宇宙射线通量最少、综合保障条件最好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为暗物质、中微子等基础前沿科学研究提供良好实验环境;“科改企业”中国电子院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院所联合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在洁净、微振动控制等领域攻克多项核心技术,助推我国电子工业高质量发展;“科改企业”国投智能股份与厦门大学合作建设厦门市技术创新中心,围绕电子数据取证、城市网络安全大脑、网络开源情报等领域开展研发攻关。

【责任编辑:张宇晖】

相关阅读:
福建:汛期全力护航中考“一人不落” 战高温护粮田 中国移动科技驱动 “引黄灌溉”让农田智慧“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