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镜头丨加强非遗保护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各地通过立法保护、推广研学、科技助力记录等方式,促进非遗传承与发展,让非遗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镜头丨加强非遗保护传承

藤县狮舞是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艺术,分为地面技艺表演的采青狮和桩上技艺表演的高桩狮。近年来,该县积极把狮舞融入到各项活动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非遗“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图为近日,在该县举行的2024年中国-东盟国际龙舟公开赛开幕式上表演的藤县狮舞。(藤县纪委监委供霍雨锋/摄)

镜头丨加强非遗保护传承

融安壮族山歌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传唱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该县通过开展壮族山歌展示展演、山歌专题培训班、交流体验等多种方式,释放非遗魅力。(融安县纪委监委供杨曼/摄)

镜头丨加强非遗保护传承

独弦琴是东兴市京族群众最珍爱的传统乐器,2011年6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具有柔和优美的音色,奏出的曲调委婉如歌,悠扬甜美,淋漓尽致地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近年来,东兴市大力保护和传承独弦琴文化,颇受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好评。图为京族独弦琴传承人赵霞在金滩弹奏独弦琴。(东兴市纪委监委供龙东东/摄)

镜头丨加强非遗保护传承

独具民族特色的瑶族刺绣是蒙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该县聚焦传承活化非遗文化,探索“非遗+文创”方式,推出服装、小挎包、香囊等一系列文创产品,不仅带动瑶绣经济,还促进了瑶族刺绣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图为该县瑶绣传承人盘家凤正在与村里的妇女瑶胞交流传承瑶族手工刺绣技艺。(蒙山县纪委监委供钟德献/摄)

镜头丨加强非遗保护传承

兴业剪纸是玉林市级非遗项目之一,兴业县纪委监委将剪纸艺术与廉洁文化巧妙融合,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弘扬新风正气,传播正能量。图为该县城南小学校长正在传授学生剪纸技巧。(兴业县纪委监委杨传霞/摄)

镜头丨加强非遗保护传承

灵川县把土法造纸技艺非遗文化融入清廉学校建设,让同学们在制作过程中感受洗竹麻、沤竹麻、捞浆、晒纸等一系列工艺,从土法造纸技艺非遗文化中体会清白做人、高风亮节的清廉文化,加以传承与弘扬。图为瑶乡孩子们体验非遗土法造纸技艺。(灵川县纪委监委供阳海翔/摄)

镜头丨加强非遗保护传承

钦州采茶戏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歌舞戏剧,其采用钦州白话演唱,流传至今,采茶戏已经深入钦州人的心里,是不可磨灭的精神记忆。钦州采茶戏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为采茶戏演员正在上妆。(钦州市纪委监委供庞任锋/摄)

镜头丨加强非遗保护传承

山口杖头木偶戏,又称托棍木偶,是北海的传统艺术之一,属于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以木偶为媒介,“以歌舞演故事”,表演现场全程无彩排、无固定剧本,全靠艺人自身本领入乡随俗地现场发挥,独具地方曲艺特色。图为山口杖头木偶戏表演现场。(合浦县纪委监委供图王健/摄)

镜头丨加强非遗保护传承

龙胜各族自治县红瑶妇女钟爱红瑶服饰,一机一杼、一针一线是红瑶妇女农忙之余放松身心、绽放热情的生活写照。现在红瑶服饰非遗文化备受游客喜爱,掀起红瑶“非遗”研学热。图为游客身着红瑶服饰向当地瑶嫂学习织布技艺。(龙胜县纪委监委石静/摄)

镜头丨加强非遗保护传承

灵山傩面具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灵山县跳岭头表演中用于塑造各种角色的主要标志和重要道具。今年6月,灵山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进校园“展示活动走进该县烟墩镇邓塘小学,为学生讲解傩面具的种类、蕴含的意义等,让学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灵山县纪委监委劳大煜/摄)

相关阅读:
山西沁县政协主席遇害,犯罪嫌疑人曾被指违规占有公房 巡察故事|萧萧竹声也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