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加强纪律性 革命无不胜

图为周恩来侄女周秉德等根据日常记录整理的周恩来对晚辈们的教育和要求,后来总结提炼为周恩来的十条家规。资料图片

图为周恩来侄女周秉德等根据日常记录整理的周恩来对晚辈们的教育和要求,后来总结提炼为周恩来的十条家规。资料图片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加强党的纪律建设高度重视,在各个历史时期不仅提出许多重要观点,而且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为全党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党的纪律对于每一个党员来说都绝无例外”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当有人问邓颖超在这之前是否知晓这一重大消息时,她表示不知道。这是实情,因为周恩来的确没有向她透露半点信息。

邓颖超曾在1982年撰写纪念周恩来的文章《一个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的共产党员》。文章中提到,她和周恩来夫妻二人常常相互提醒:一定要在任何情况下都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在他们看来,“党的纪律对于每一个党员来说都绝无例外”。

我国当年进行原子弹爆炸试验时,为了绝对保守试验的秘密,规定了严格的保密纪律。周恩来要求,试验有关情况,只准参加试验的人员知道,不能告诉其他同志,包括自己的亲属和亲友,不要一高兴就说出去。他还特意指出:“邓颖超同志是老党员、中央委员,不该说的我不向她说。”周恩来的身体力行使大家深受教育,有效地杜绝了这一过程中发生泄密问题,保障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顺利进行。

周恩来在党内几十年政治生活中,始终严格遵守党的保密纪律。他的办公室、他的文件保管,都订有极严的制度。他身边的秘书分工联系哪方面工作的,就只能看哪方面的文件,不允许随便看无关的文件。即使秘书分工范围内的事项,属于特别机密的,也要等到必须经办时才告诉有关人员,秘书们都说他是纹丝不透。

遵守党的纪律“绝无例外”,体现在周恩来的全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他亲自制定了“十条家规”,涵盖“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等方面。他曾经这样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会影响一大片”。他始终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成为全党严守纪律的楷模。每一位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把党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才能把铁的纪律转化为日常习惯。

“我的义务是执行党的决定”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今小金)地区会师。党中央随后确定了两军共同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将两个方面军混编成左右两路军。但时任红军总政委的张国焘反对中央北上方针,坚持南下。在这场事关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斗争中,朱德坚定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同张国焘企图分裂党和红军的阴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徐向前曾这样说:“朱总司令的地位和分量,张国焘是掂量过的。没有朱德的支持,他的‘中央’也好,‘军委’也好,都成不了气候。”张国焘也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希望朱德与他站在一起。他先是派人同朱德谈话,要朱德写文章反对中央北上,被朱德坚决拒绝。继而在会上教唆人逼迫朱德表态,要他“同毛泽东向北逃跑的错误划清界限”,朱德冷眼相对。他明确表示:“北上决议,我在政治局会议上是举过手的,我不能出尔反尔。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义务是执行党的决定。”

随着张国焘颠倒黑白的蛊惑加剧,再加上一部分人不明真相,“北上”“南下”之争达到白热化程度。对此,朱德沉着应对,心平气和地规劝大家:“大敌当前,要讲团结嘛!天下红军是一家。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是个整体。”“不论发生多大的事,都是红军内部的问题,大家要冷静,要找出解决的办法来,可不能叫蒋介石看我们的热闹!”

尽管中央多次耐心劝说、晓之以理,但张国焘仍然一意孤行,公然宣布另立中央,自任“临时中央主席”。对此,朱德义正辞严地表示:“你这种做法我反对。我们要接受党中央的领导,不能同中央对立。”张国焘见拉拢不成,又气又恨,便暗中指使人杀掉朱德坐骑,撤掉警卫,克扣饮食,企图用卑劣手段逼迫朱德屈服。面对张国焘的软硬兼施,朱德始终牢记共产党员身份,抱定“我的义务是执行党的决定”的坚定信念,同张国焘的反党分裂行径进行了有理有节的斗争,最终促成了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胜利会师。

在党的各项纪律中,政治纪律是摆在首位的。朱德同张国焘反党分裂行径的斗争,体现了“临大节而不辱”的高度政治觉悟和政治担当。我们要以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时刻绷紧政治纪律这根弦,把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作为立身之本,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越是领导干部,越不能搞特殊化”

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陈云在临江》一书中,讲述了一则陈云同志带头遵规守纪、不搞特殊的故事。

那是1946年12月的一天,室外北风呼啸、滴水成冰。时任东北局南满分局书记和南满军区政委的陈云因工作劳累,本来就虚弱的身体又患了重感冒。医生给他打针、服药,并叮嘱工作人员悉心照料首长。

陈云睡了一小会儿便醒了过来,他的第一感觉就是屋子里变得暖和了,空气中还飘着淡淡的药味。此时,陈云感觉身体稍稍轻松了一些,便起身走到炭盆前查看。原来炭盆里炭火正旺,置于火上的小铁锅正“咕咕”冒着白气,散发出阵阵药味。

这时,见工作人员走了进来,陈云坐在椅子上,神情严肃地问:“你怎么违反纪律,往火盆里多放了木炭?”工作人员答道:“陈书记,不是我违反纪律,我是听了医嘱才多放了两块炭。”“医嘱也不行,马上把木炭夹出去!”“今晚天气特别冷,您又感冒了……”工作人员眼巴巴地看着陈云,希望他能答应自己的请求。“无论什么原因、什么时候,都不能违反纪律。”陈云干脆利落地予以拒绝。“什么纪律呀?不就是您订的计划吗?您也可以改一下嘛!”“正因为是我订的计划,要大家计划用炭,我才更应该带头执行。快!夹走!”工作人员无奈,只好将两块已经点燃的木炭从火盆里夹了出来。

回过头来,陈云又指着小铁锅问工作人员人参是哪儿来的?工作人员说这是开的药,治病的。“胡闹!医生晓得干部是不准开营养药的……我不吃营养药,你也是晓得的,为什么还去拿呢?”陈云说完,直接把小铁锅从火上提了下来,放到地上。

工作人员担心陈云的身体,急得都快哭了。陈云叹了口气,心平气和地对工作人员说:“我给你说过多少遍了,这个道理你怎么就不明白呢?今天我再和你说一遍,越是领导干部,越不能搞特殊化。谁搞特殊化,谁就背离了我们党的宗旨,谁就不是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工作人员知道再劝也是徒劳,只好将小铁锅端走了。

“越是领导干部,越不能搞特殊化!”这掷地有声的话语,穿过历史的烟云,至今仍在我们耳边回响。老一辈革命家不搞特殊、严守制度规定的做法,胜过万语千言的说教,至今仍感动和激励着我们。(作者:向贤彪)

深一度|中国足球没有福地,也没有奇迹 青龙瀑布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