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锻造江苏文化新势力 精彩“不落幕”

5月27日,为期五天的第二十届深圳文博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圆满落幕。本届文博会上,“江苏文化军团”共设立江苏馆、南京馆、徐州馆、苏州馆、南通馆、苏州版权馆等6个展区。据了解,江苏展区现场交易额128.8万元,意向成交额577.8万元。

借文博会东风,江苏丰富多元的文化在鹏城绚丽绽放,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业务拓展机会,更为江苏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参观、参展、洽谈、合作,企业和观众不仅在江苏展区满载而归,更对江苏的文化魅力和产业发展潜力赞不绝口。

文化强军显实力

文博会期间,“2024·全国文化企业30强”和“2024·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名单公布。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原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彰显了江苏文化主力军的不俗实力。

展会现场,江苏文化行业的龙头企业纷纷借用大模型、生成式AI等先进技术,展示了文化行业的全新变革。

文有脉,行必远。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江苏文库》出版书目不仅成功入藏中国国家版本馆,更在数字化工程的推动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截至目前,已有五批近千册珍贵古籍被录入线上平台,实现了从“深藏闺中”到“数字共享”的华丽转身。

媒体泛化的新时代下,传统媒体如何突围?拥有86年光辉历史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基于AI、XR、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众多前沿技术,同内容生产、内容审核、数据分析、政务服务、文化传播、民生互动等业务相结合,现场展示“新问”AIGC智能内容创作平台、“新穹”数字人生产平台、“新维”智慧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和江苏省地方志数据库等一系列融媒生态产品,以数智技术为牵引,推动数智化建设与媒体融合发展。

作为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江苏有遗产点段28处。在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之际,江苏广电集团精心打造了沉浸式文化探索节目《启航!大运河》,通过AI、现实增强等前沿技术,将静态的运河意象转化为可游可赏的活态景观。这是“广电+文旅”融合传播模式的一次深入探索,更是对大运河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传承。

“这个就像一幅流动的长江图景,光影‘绝绝子’,怎么看都好看。”一位来自西安的观众激动地说道,他指着江苏有线的“何以长江”视频,眼中充满赞叹。这是一场科技与文化的双向奔赴,为人们“凝视”长江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江苏有线还带来了国家文化大数据华东区域中心最新工作成果,体现了“四中心一平台”的区域格局,以“数字引航”展现了其在聚焦新质生产力、助力数字中国、数字江苏中取得的成果。

江苏文投集团的展位上,国家文化大数据华东区域交易平台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该平台自去年11月上线以来,已经与30多家国家文化大数据标识基地、文化数据库及文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平台交易额已达100余万元。

文化引领,掘金有道。江苏省一批文化领域的龙头企业携示范性、引领性项目亮相,充分发挥了创新示范作用,有力推动江苏数字文化产业向更高质量、更广阔领域迈进。

数字科技寻新质

文博会上,V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展现出新质生产力为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南京文投集团作为南京国有龙头文化企业,创新推出三大整体解决方案——“中国城市美好文化生活整体解决方案”“中国城市文化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中国文博场馆运管服整体解决方案”,打造了文投文化生态圈,推出了文都数字云平台,搭建了“揽博南京”平台等,立志成为人文经济学的南京样本、文化数字化的南京示范、文化生产力的南京新质。

苏州文投集团与苏州丝绸博物馆针对传统服饰纹样打造的“丝绸纹样数字化创新应用”无疑是江苏展区的一大亮点。观众在现场可以直观欣赏到独具特色的丝绸纹样,这些纹样源于迄今为止数字采集的222件珍贵等级文物和2212片近现代丝绸样本。经过数字化创意二创,纹样的形状、色彩、要素和元素等被巧妙地融入帆布包、冰箱贴、茶杯、香囊和香薰等文创产品中。这些设计让古老艺术与现代生活和谐交融,赋予传统纹样在新时代下的闪耀新生。

南京企业达斯琪以其全息炫屏技术,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科技感十足的视听盛宴。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精心打造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一团和气》的数字内容,再现传统六色雕版印刷技艺。同时还将国家级非遗评弹《忆江南》和《苏州好风光》以全息视觉形式精彩呈现。在炫屏的映照下,两位来自苏州评弹团的年轻一代非遗传承人谢岚和陆佳麒,以精湛的技艺和深情的演绎,为观众展示了评弹的独特魅力。同时,达斯琪还以全息炫屏技术展示了南京博物总馆的10件馆藏文物,让观众领略“博物金陵”的魅力。

来自江苏的企业代表正以科技技术不断赋能文化产业,展现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广阔发展前景。

非遗传承焕生机

当古老文化与新时代脉搏交织,非遗传承者们不仅坚守传统,更勇于探索和创新。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苏绣,以巧夺天工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现场展出的“瓷绣”作品来自弥惟文化的创办人张雪。作为85后非遗传承者,她始终关注发掘刺绣作品在当代语境中的发展与创新,利用织物刺绣的柔软精细来中和瓷器的厚重质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瓷绣”新艺术品文化;姚绣品牌创始人姚兰的作品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角度出发,巧妙地将苏绣技艺融入腕表、手链、笔记本等现代生活用品中,每一款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美学气息,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苏绣的非凡魅力。

在云锦《飞龙在天》作品前,许多00后观众驻足拍照留念。金文云锦工作人员介绍,这件精美的云锦作品是特邀云锦非遗传承人金文精心定制的,也是游戏《阴阳师》皮肤的实物化呈现。云锦作品与游戏IP的巧妙结合,也让云锦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古朴典雅的蓝印花布,以精湛的印染工艺和细腻的图案诠释着江南水乡的清雅韵味;晶莹剔透的水晶饰品,借助3D扫描和激光雕刻技术,将中国文化元素雕刻到水晶内部,完美融合传统元素与科技之美……在这里,江苏多彩非遗产品齐聚一堂,共同演绎着传统手工艺的精湛技艺,以及新时代下传统文化焕新的无限活力与可能。

光阴流转,勾勒出新的年轮,召唤着新的动能。江苏,站在时代的前沿,正全方位推进文化数字化战略,以科技赋能传统文化,以匠心雕琢文化精髓,积极探索传统文化更富创意的“打开方式”。以“数变”引“蝶变”,以“古意”焕“新意”,让“苏风”起“盛潮”,让“华流”成“顶流”。

相关阅读:
我省人工智能产业链供需对接会在宁举行 省消保委发布消费品以旧换新消费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