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清风 | 纲举目张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纲举目张”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壹引其纪,万目皆起;壹引其纲,万目皆张。”纲,是渔网上的总绳,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目,指网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纲举目张的意思是:提起渔网上的总绳,所有的网眼就都张开了。比喻抓住事物的主要环节,就可以带动其他环节。

“纲”是主干,“目”是从属,抓住了主干,就能带动从属,全局就能盘活、理顺。《尚书·盘庚上》有云:“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把网结在纲上,才能有条理而不紊乱。这和农民耕地“牵牛要牵牛鼻子”、士兵打仗“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是一个道理,都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中的“重点论”,即分清主次,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切忌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

“纲举目张”蕴含为学之法。东汉学者郑玄在《诗谱序》中言:“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意思是抓住了《诗经》的大纲,其他的条目就容易理解;解开最关主旨的一卷,其他的篇目就明白了。《荀子·劝学》有云:“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就是说弯曲五指提起皮袍的领子,向下一顿,无数的毛就完全顺了。这启示我们:读书学习要提纲挈领,善于抓住经典,深学细悟。具体到每本书,要善于抓住主旨,掌握纲要;具体到每篇文章,更要善于抓住主旨,钩出精义。如是,则能一通百通、事半功倍。

“纲举目张”蕴含理政之道。晋代杨泉《物理论》有云:“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东汉经学家、哲学家桓谭《新论·离事》中提道:“举网以纲,千目皆张;振裘持领,万毛自整。治大国者亦当如此”;唐代白居易所著《策林》中说:“善为理者,举其纲,疏其网”。其主旨都是在说:治国理政要抓住总纲,照顾好全局,抓住问题的关键与要害。历史上,诸葛亮为刘备所作的《隆中对》,其中对内政、外交、军事等路线的谋划,就是提纲挈领、抓纲务本之举,为未来的治国理政找准了定位和方向。

抓纲要、划重点,从根本的、关键的环节着手,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工作方法。在纪律建设中,我们坚持以政治纪律为纲,是因为政治纪律是牵头管总的,如果政治纪律立不起来、严不起来或者执行不到位,势必导致其他纪律全面失守。所有违纪行为,最终都能归结到政治立场不坚定、政治敏锐性弱、政治警觉性低、政治辨别力差等问题上。抓住政治纪律,等于抓住了全部纪律的“总开关”,能发挥以点带面、纲举目张之效。

纲是基础、是核心。广大党员干部当洞悉“纲”的地位和作用,想问题办事情遵循客观规律,忙碌而不盲目、实干而不蛮干,面面想到而不面面俱到、贪大求全。在学习中分清主次,多花心思学思想、学经典;在工作中分清轻重,善于统筹抓重点、抓本质,通过以“纲”带“目”,达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

贵阳:举办“青廉说”主题学习活动 早间播报【2024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