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考勤表背后的猫腻

日前,全州县蕉江瑶族乡纪委在对该乡政府公益性岗位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时,一份考勤表引起了检查组工作人员的注意。

“清洁员刘某的签名字迹有几种,且考勤表上的签名字迹跟刘某聘用合同上的签名字迹都不一致,考勤表好像不是他本人签的。”检查组工作人员拿着考勤表向李组长汇报发现的问题。

“聘用合同都是本人签名,而考勤表是用来记录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上班打卡的材料,如果考勤表不是他本人签的,很大可能性就是本人长期缺岗或者脱岗。”李组长拿起考勤表仔细查看后,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察觉出了异常。

检查组立即拨打刘某的电话打算核实情况,却无人接听。去到刘某的家也是大门紧闭,询问了周围邻居,均称刘某几个月前就去外地打工,已经很久没见到他了。

去外地打工了还能在村里“全勤上班”?这里面肯定有情况!

李组长再次翻看表格,发现刘某所属片区的村副支书颜某在每一份考勤表下方都注明“核准”且签署了自己的名字。检查组决定找颜某了解情况。

在前往村委的路上,检查组查看刘某平时负责打扫的片区时,却听到村民反映:“刘某作为清洁员,上岗之后几乎没来打扫过,导致卫生状况差……”

这是他们知情不报?还是串通好的?带着疑问,检查组对颜某直问道:“你管辖片区的公益性岗位清洁员刘某平时都在岗吗?怎么证明?”

“我不是很清楚他在不在岗,但考勤表上都签有名字的……”一开始颜某支支吾吾地搪塞检查组。

随后,检查组将走访群众时了解到的情况和照片摆出来,颜某一看无法隐瞒,便说出了事情真相。

原来,在村委召开会议讨论选聘公益性岗位时,有人根据报名申请名单提出让符合各项条件的刘某担任。按照规定担任乡村振兴公益性岗位的人员必须要长期在家且有劳动能力,而身为片干的颜某,因与刘某颇有交情,隐瞒了刘某长期在外务工的情况,并默许其选聘上公益性岗位。

成为聘用人员之后的刘某因在外地打工无法履行公益性岗位的工作职责,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便安排他人帮自己在考勤表上签字。而颜某在明知刘某不在岗的情况下允许他人在考勤表上写其在岗,自己也签署“核准”的意见,导致刘某没上班,却每天都“打卡上岗”。

最终,颜某因在自己负责片区的乡村振兴公益性岗位选聘上把关审核不严,工作中存在弄虚作假的问题被给予政务警告处分。刘某的公益性岗位补贴也被暂停发放。(全州县纪委监委)

硬化了道路 暖化了民心 防汛四级应急响应启动,国家防总派工作组赴广西协助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