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成功落月!嫦娥六号着陆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

成功落月!嫦娥六号着陆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6月2日6时23分,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

6月2日6时9分,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开始实施动力下降,7500牛变推力主发动机开机。其间,组合体进行快速姿态调整,逐渐接近月表。此后通过视觉自主避障系统进行障碍自动检测,利用可见光相机根据月面明暗选择大致安全点,在安全点上方100米处悬停,利用激光三维扫描进行精确拍照以检测月面障碍,最终选定着陆点,开始缓速垂直下降,即将到达月面时发动机关闭,利用缓冲系统保障组合体以自由落体方式到达月面,最终平稳着陆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

嫦娥六号任务实施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工程创新多,风险高,难度大,相比2020年实现月球正面采样返回的嫦娥五号任务,嫦娥六号任务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并将在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支持下,完成月背智能快速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关键技术节点。

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有效载荷将按计划工作,开展科学探测任务。嫦娥六号任务国际载荷中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法国月球氡气探测仪即将开机工作,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完成部署。

嫦娥六号探测器自2024年5月3日发射入轨以来,先后经历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着陆下降等过程。嫦娥六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组成。5月30日着陆器与上升器组合体和轨道器与返回器组合体实现在轨分离。着陆器与上升器组合体成功着陆后,着陆器将通过鹊桥二号中继星,在地面控制下,进行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状态检查与设置工作,此后正式开始持续约2天的月背采样工作,通过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方式分别采集月壤样品和月表岩石,实现多点、多样化自动采样。同时将开展月球背面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分析,月壤结构分析等科学探测,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相关新闻:

解码嫦娥六号“奔月”之路(海外网)

嫦娥六号各部分示意图。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官网

嫦娥六号各部分示意图。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官网

近日,前往月球探索的中国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作为中国探月工程四期的“关键一环”,嫦娥六号将完成月背采样返回等重要任务。自5月3日顺利升空以来,嫦娥六号的探月之旅吸引全球关注。在50多天的旅程中,嫦娥六号要经历哪些考验?为什么要到月球背面取土?哪些国家的载荷跟着嫦娥一起奔月?

经历11个飞行过程

进入环月轨道飞行,只是嫦娥六号漫长飞行任务中的一环。

据专家介绍,嫦娥六号探测器需经历发射入轨段、地月转移段、近月制动段、环月飞行段、着陆下降段、月面工作段、月面上升段、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段、环月等待段、月地转移段和再入回收段等11个飞行过程。每个阶段环环相扣,好比接力赛,每一棒都必须成功。

与之前的嫦娥五号探月任务不同,嫦娥六号采用的是月球逆行轨道,其飞行方向与月球的自转方向相反。专家介绍,采用逆行轨道能够提升探测器与月球之间的相对速度,让环绕器更好地稳定在环月轨道上,并避免改动探测器太阳翼、敏感器等器件的安装位置。

嫦娥六号从发射到返回地面,整个过程需要53天,比嫦娥五号多花1个月时间。这些多出的时间,主要用于“等待”合适的落月时机。

嫦娥六号任务副总设计师王琼说,由于嫦娥六号探测器将在月背着陆,降落前,其轨道面需调整到与着陆点共面的位置,这一过程需多等待20多天。在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支持下,嫦娥六号将调整环月轨道高度和倾角,择机实施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与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分离。随后,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将实施月球背面着陆,按计划开展月球背面采样以及返回任务。

高效开展月壤采集

嫦娥六号的预选着陆区为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该盆地是整个太阳系中已知的最大撞击坑之一,被认为是月球上最大、最古老和最深的盆地,是月壳演化3个独立的地体之一,可能保存了月球上古老的岩石,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有望助力人类进一步分析月壤的结构、物理特性、物质组成等,并深化对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月球背面不如月球正面那样平坦,着陆区的选择及精准着陆是任务的难题之一。为此,嫦娥六号在落月过程中将通过多种技术手段,调整到理想的着陆区域。

月背采样的“挖土”过程同样具有不确定性。王琼说,对于着陆器下方的月球浅表层结构,必须等到嫦娥六号探测器抵达月球后,借助探测仪才能知道具体情况。

嫦娥六号着陆后,着陆上升组合体将采用钻取和表取两种采样方式,完成月壤的取样和封装。同时,有效载荷、国际载荷开展就位探测。

所谓表取,是用类似于人手的“铲子”采集月壤,钻取则可深入月球内部钻取月壤岩芯。虽然嫦娥六号会在月球上工作两天,但由于身处月背,受限于中继星覆盖时长问题,嫦娥六号探测器的工作时间将缩短至36到40个小时,这对地面人员以及探测器的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完成月面工作后,上升器将携带月球样品在月面起飞,通过实施4次轨道机动,采用多圈多脉冲共面椭圆轨道交会策略,导引至高度为210公里的环月圆轨道上,与轨返组合体实施交会对接。

开放国际合作机会

嫦娥六号任务提供了开放的国际合作机会,务实的国际合作是本次任务的一大特色。

2019年4月,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了《嫦娥六号任务国际载荷合作机遇公告》,通过对两批次国际载荷搭载项目建议的征集、遴选,最终嫦娥六号搭载了4个国际载荷,包括法国氡气探测仪,对月表氡气同位素开展原位测量;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对月球表面负离子进行探测,研究等离子体和月面的交互作用;巴基斯坦立方星,开展在轨成像任务;意大利激光角反射镜,作为在月球背面的定位绝对控制点,可以与其他月球探测任务开展联合测距与定位研究。

5月8日16时14分,嫦娥六号任务搭载的国际载荷之一巴基斯坦立方星与轨道器在周期12小时环月大椭圆轨道的远月点附近分离,随后成功拍摄第一幅影像。巴基斯坦立方星项目实现“成功分离,获得遥测”的既定目标,取得圆满成功。巴基斯坦立方星是由巴基斯坦空间技术研究所和上海交通大学于2023年初启动联合研制,2024年按计划完成与探测器的总装、测试和发射场准备。巴基斯坦立方星项目成功验证了纳卫星月球轨道探测技术,探索了中巴月球与深空探测任务合作模式,为后续任务中双方更深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当前,中国正在加快推进国际月球科研站大科学工程。前不久,国际月球科研站新增尼加拉瓜、亚太空间合作组织、阿拉伯天文学和空间科学联盟3个合作国家、机构。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表示,中国探月工程向来重视国际合作,合作之门始终对国际社会敞开。(记者刘峣)

责任编辑:陈琰SN225

相关阅读:
鲍炳章,违规出入具有私人会所性质的场所,搞权色交易、钱色交易 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积极推动汇聚共识、铺路架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