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江苏强化科技储粮耕好“无形粮田”

来源:新华社

眼下,江苏全省小麦由南向北陆续进入收获期,一些地方已经零星开秤收购夏粮。科技助力粮食“保鲜”,粮食冷热变化实现“在线追踪”……记者走访了解到,江苏多地强化储粮科技支撑,改建低温、绿色储粮仓库,用现代化手段紧盯节粮减损,耕好“无形粮田”。

粮食“住”进变频空调房,小麦堆里充入氮气防虫,平整的粮堆下分布着密密麻麻的智能测温设备……位于南京市六合区雄州街道的南京粮食集团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探索借助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推进科学储粮、节粮减损。公司副总经理刘玲玲介绍,“粮堆下智能测温设备精准采集实时温度数据,通过物联网技术自动回传至智慧粮库系统。管理人员收到提醒便能及时处理,用手机或平板设备远程开启空调、通风系统等。”刘玲玲说,过去,粮仓实施人工测温,需要安排3个人。如今,自动巡检系统全天在线,一旦检测到温度超过警戒值,立即触发警报,极大提高测温、处置效率。

科技储粮优势是控温,难点也在控温。在江苏多地,一批数字化、智能化粮库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走进张家港市粮食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沙洲中心库,科技助力下,粮仓温度常年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小麦入库先过“体检关”,售粮信息在数字化系统间传递,烘干、入库全程机械化。

随着气温上升,粮仓里的虫害给粮食储备管理带来挑战。在沙洲中心库粮堆上方,粮堆表层施药智能机器人根据预设程序,自动施放生物源储粮防护剂,防治害虫。

一个粮仓里有100多个传感器,如果虫子过度繁殖导致局部温度变化能被及时发现;可移动箱体式制氮机可极大提高杀虫率且制氮成本下降……近日,记者来到南京新农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智慧粮库,扑面而来的凉爽气息混合着粮食的香气。公司负责人介绍,过去仅一个粮库就需要用工200人左右,得益于智慧粮库建设,如今减少一半以上。

从“粮”到“食”,每一步都很重要。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江苏安排补助资金19.1亿元,大力研发和推广绿色生态、节能环保的储粮新技术。截至目前,江苏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已占全省总完好仓容过半。

相关阅读:
习语品读|“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 广西桂林深入整治蝇贪蚁腐 专班督办深化专项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