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桂林:靶向施策 提高监督针对性实效性

“未认真审核检测公司的资质及检测报告,就将项目交由无资质的公司检测,导致部分有质量问题的项目工程通过验收。”前段时间,兴安县纪委监委对照该县乡村振兴领域突出问题监督工作清单,在县乡村振兴局开展监督检查时,发现局项目建设组组长侯某某在灌溉沟渠、产业道路硬化项目建设等工作中,存在失职失责问题。侯某某最终被给予政务警告处分。

“清单式”监督是该县纪委监委破解“不会督”问题、提高监督质效的有力抓手。近年来,该县纪委监委聚焦村级工程项目建设、村集体“三资”管理、惠农政策落实等工作重点,开列监督清单,实施点单培训,组织对单监督,实现履责一单清、监督一账明。

针对监督精准度不高、专业能力不强、手段运用不充分、重点难点突破不够等问题,桂林市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关键少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探索推行“清单监督+点题培训+交叉巡察+数据赋能”模式,通过把准“督”的内容,提升“督”的能力,变换“督”的方式,搭建“督”的平台,进一步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实效性。

“监督是一项‘技术活’,不仅要对照清单来督,更要根据不同的监督对象动态调整监督重点……”4月29日,在全州县纪委监委开设的“尖兵课堂骨干讲”培训会上,该县纪委常委、县委巡察办主任唐艳明以对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开展“清单式”监督为例,围绕“如何提升监督质效”主题,采取“课前分组讨论+课中实时解答+课后复盘总结”的方式,为全县90余名纪检监察干部授课,有效破解监督能力参差不齐、监督工作经验不足等问题。

为避免“抹不开面子”的尴尬,六届桂林市委第二轮巡察中,市县两级共组建13个巡察组,市委第二巡察组对本级自然资源局(市不动产登记和房产交易中心)党组开展巡察,同时延伸巡察所辖城区等9个派出机构;11个县(市)和临桂区各组建1个交叉巡察组,分南北片区开展“推磨式”交叉巡察。

“在交叉巡察过程中,我们走访了1000多户群众,发现不少问题,带着问题同乡镇干部谈话,相互印证,让问题自己浮出水面。”市委第二巡察组负责同志介绍,通过交叉巡察,发现时任临桂区自然资源局原党组书记、局长于某某在实施土地整治项目中,存在执行上级重大决策部署搞变通、重大事项不报告、严重失职渎职等问题,形成问题线索移交至临桂区纪委监委。最终,于某某被严肃查处。

大数据赋能,监督更精准。桂林市纪委监委制定《关于加强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监督工作的办法(试行)》,研发工程项目领域“二郎神”大数据监督平台,建立立项决策、项目审批、资金管理等47项数据模型,开发综合查询、态势分析、信息预警等五个功能模块,对全市3600余个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动态监督,累计采集有关数据1.4万余条,推动平台与广西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等7个系统对接,发布预警信息13000余条,实现管理全过程、监督全覆盖。(桂林市纪委监委)

河池:强化监督护航重大项目建设 百色:持续擦亮乡村清廉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