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菲外交部称“严重关切”中国海警新规,中国国际法专家回应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记者樊巍]菲律宾外交部5月26日公开声称对中国海警局近日出台《海警机构行政执法程序规定》表示“严重关切”,称该法规“侵犯了菲律宾主权”,也“违反了国际法”。对此,相关专家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程序规定出台背景与中国反制菲律宾海上挑衅没有必然联系,而是出于完善海洋治理体系的现实需求。中国保持着战略定力,不会放任菲律宾不断侵权挑衅、破坏地区和平稳定,但也不会随之起舞。

5月15日中国海警局正式发布《海警机构行政执法程序规定》,菲律宾媒体称中方在当下节点出台该法规,是针对菲方在中国南海地区开展的行动。菲媒还“精挑细选”出该法规第二、第十四章等章节的相关规定,声称该法规“给予中国海警扣押外国船只的权利”“并将允许中国海警对涉嫌违法跨越中国边境的外国人采取拘留审查措施”。将这部法规定义为“首次有专门法规明确海警行政拘留的执法程序”。而此番菲律宾外交部“亲自下场”,针对中国海警新法规发表声明,则是菲方此轮炒作行为的一次升级。

“中国是海陆兼备的大国,岛屿众多,海岸线绵长,海域面积广阔,沿海地区对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的倚重程度越来越高,这对海警机构在海上治安管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行政执法领域科学地、专业地开展执法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丁铎5月27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出台的《海警机构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其实是为落实2021年颁布实施的海警法,提高海警行政执法专业能力而出台的配套规定。

丁铎认为,如果说海警法解决的是为什么行使职权、行使什么职权的问题,程序规定解决的就是怎样行使职权、如何处理行使职权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讲,行政执法程序规定是中国在国内法层面健全完善海洋治理体系的现实需求,其出台背景与当前南海形势没有关联性,与中国反制菲律宾海上挑衅没有必然联系。换句话说,对于菲律宾目前的海上挑衅,中国在反制中掌控着节奏,把握着力度,也保持着战略定力,中国不会放任菲律宾不断侵权挑衅、破坏地区和平稳定,也不会随之起舞。”丁铎称。

一位相关专业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海警机构行政执法程序规定》作为海警法的一个配套规章,是保障法律有效实施的具体规定,旨在规范和细化海上执法程序。促进海警行政执法和办案流程更加规范、专业、权威,以更好的管理海上生产作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加快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武汉大学边界与海洋研究院教授雷筱璐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她认为,《海警机构行政执法程序规定》规范了海警机构进行行政执法的具体程序,对规范和保障海警机构依法履行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颁布《海警机构行政执法程序规定》是中国逐步细化海警机构履行职责流程的常规国内立法活动,“菲律宾强行将中国颁布国内法律法规的行为与其在南海的非法主张挂钩,未免有些自作多情,甚至有点做贼心虚。”

对于菲媒臆想的“对非法越境的外国人实施拘留”的场景,雷筱璐认为,国家有权对有关出入境管理规则做出规定,对违反出入境管理的外国人进行调查和审查。菲律宾对此过度关注,似乎有些小题大做。

与此前菲律宾有关方面在南海开展的“碰瓷”活动不同的是,此次菲律宾外交部的声明纯属生搬硬套。该声明称,“一国的国内法不得在其他国家的领土、海域或管辖范围内适用和执行,也不得侵犯其他主权国家根据国际法享有的权利和权益。《海警机构行政执法程序规定》非法扩展了中国海警执法力量,如果中国在南海断续线内执行有关国内法将违反国际法。”

对于菲外交部的说辞,雷筱璐认为,菲方称中国南海断续线“非法无效”并认为中国“不能在有关海域适用《海警法》及有关法规”,这涉及菲律宾在南海的非法主权要求及由菲律宾非法侵占南沙部分岛礁导致的主权问题和管辖权争议。更何况,中国海警还负有根据中国缔结和参加的国际条约在中国管辖海域外执行执法任务的职能。

“中菲之间尽管存在争议,但中国仍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对菲律宾渔民在黄岩岛附近海域的小规模手工捕鱼活动做出了善意安排。但菲律宾渔民应按照中国国内法的相关规定进行捕鱼活动。如果他们违反了有关法律法规,中国海警当然有权依据《海警法》等国内法及配套行政法规进行执法。这并不违反国际法。”雷筱璐称。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份声明中,菲外交部要求中方“必须确保相关立法明确体现和遵守根据国际法承担的承诺和义务”,并别有用心的表示“特别是2016年具有约束力的南海仲裁案裁决”。

对于菲外交部的用心,雷筱璐表示,中国一再申明“南海仲裁裁决”非法无效。所谓“仲裁庭”无视菲律宾所提仲裁事项实质是南沙群岛部分岛礁主权和中菲海洋划界问题,恶意规避中国排除性声明,错误解读中菲对争端解决方式的选择,在明显没有管辖权的情况下做出裁决。所谓“仲裁庭”还超出菲律宾诉求做出裁决,越权管辖,在有关《公约》解释和适用问题上错误适用法律、错误认定事实,严重违背国家实践,如第121条的解释和适用问题。鉴于此,中国政府对“南海仲裁”采取不接受、不参与、不执行的立场,中国也从不认为“南海仲裁案”可以构成国际法的组成部分。

“菲律宾无非是转移视线,企图以各种方式掩盖其在南海的非法主权主张和挑衅活动,掩盖其背信弃义、颠倒黑白的做法。”雷筱璐称。

在过去一年多来,菲律宾在黄岩岛、仁爱礁等地挑衅不断,在舆论认知层面也尝试了多种套路,此次菲律宾政府以及菲律宾的强行“碰瓷”无疑是这种套路的延续。

丁铎认为,在中国的有效反制下,菲律宾的“碰瓷”行为都没什么用。菲方日前就中国海警机构行政执法程序恶意解读、歪曲并发表声明,就是典型的“自我炒作”和“自娱自乐”,为了维持海上摩擦的话题热度,在舆论和认知层面不断对中国进行攻击和抹黑,也是想借“渲染中国威胁论”拉拢一些域内外国家为其提供支持和策应。

责任编辑:张迪

相关阅读:
国防部长董军出席,今年香会有三大看点 安徽铜陵一小区坍塌已致4人遇难!当地年初曾要求排查房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