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纪检监察机关紧盯重点深化监督检查 靶向纠治推动规范公务接待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指出,对违规吃喝开展专项整治,严查“吃公函”、“吃食堂”、“吃老板”、“吃下级”等问题,坚决防止金融、国企等单位公务接待“特殊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盯违规公务接待问题,压实主体责任,强化监督执纪,推动持续深化整治。

压实责任开展专项整治

今年1月至4月,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印塘乡政府公务接待支出同比下降49%,基层接待负担明显减轻。该乡干部表示:“现在,所有公务接待都在平台上公开‘晒’出来,基层工作环境越来越清朗。”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督促党委(党组)切实扛起主体责任,以接待服务机构为重点,对违规公务接待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推动各级各部门严格执行公务接待相关规定。

今年3月,安徽省纪委监委联合省财政厅、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组成8个复查小组赴12个省直单位、5个省辖市,对规范和简化公务接待等情况开展现场复核,督促各地各单位规范公务接待。

湖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省纪委监委机关开展市县两级接待服务机构公务接待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既严肃处理违规接待单位的问题,也追究对超标准接待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被接待对象的责任。”湖南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专项整治排查了247家市县两级接待服务机构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开展的公务接待活动,共发现问题2136个,涉及金额443.61万元,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今年元旦、春节期间,安徽省无为市纪委监委聚焦公务接待后“发烟”陋习,开展明察暗访,共发现并查处3起公务接待后违规“发烟”问题,批评教育和处理21人。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大数据摸排研判,精准识别、从严查处违规公务接待问题。

紧盯重要节点。元旦、春节期间,安徽省纪委监委牵头组成检查组,通过抽查财务凭证等方式排查“吃公函”等,发现宣城市某市直单位为掩盖违规同城接待产生的费用,虚构公务接待事项问题,对2名责任人立案审查,并制发纪检监察建议,督促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规范“三公”经费支出管理。

运用大数据精准发现问题。湖南省纪委监委将“互联网+监督”平台公务用餐监督子系统试点拓展到市州一级和36个县(市、区),共发现问题1612个,处理1457人,追缴资金56.2万元。浙江省衢州市纪委监委协同税务部门调取市域范围相关税务发票,设计监督模型排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异常开票信息。党的二十大以来,该市共发现并查处违规吃喝问题26起46人,其中涉及违规公务接待15起26人。

创新机制推动源头治理

发挥制度管根本、管长远之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剖析违规公务接待背后原因,聚焦公务接待工作中的管理漏洞、制度空隙、监督缺位等问题,统筹推进建章立制。

浙江省衢州市纪委监委推动相关部门依托“浙政钉”平台开发“公务餐”应用,打通市县乡三级534家机关食堂,干部开展公务活动后一律在单位食堂扫码就餐。湖南省郴州市纪委监委推动相关部门在全市推行党政机关食堂“一卡通”,打通全市食堂纵向、横向联网通道,实现一卡通用、一卡支付。

紧盯漏洞风险,强化建章立制。湖南省纪委监委针对案件暴露出的部分地方招商引资接待标准不一、范围随意扩大等问题,推动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财政厅、省商务厅联合印发湖南省党政机关招商引资接待管理办法,填补制度空白。

做细做实常态化警示教育。安徽省纪委监委印发提示,督促省直单位党组(党委)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以近年查处的违规公务接待典型案例为镜鉴,重温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守省委有关要求和省内公务活动“禁酒令”,把自己摆进去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差旅费管理等制度规定,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远离违规公务接待纪律红线。(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陆丽环)

陕西企业沿着“一带一路”拓展海外市场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个部委联合印发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