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聘任制公务员高薪引热议:阳光是“防腐剂”,也是“定心丸”

近期,浙江、重庆、江西、甘肃等多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聘任制公务员,一些岗位年薪可达60至80万元,引发热议。聘任制公务员是否会成为主流?这样的高薪合理吗?公众的一些疑问应该得到回应。

公务员作为一项职业选择,其较强的稳定性和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往往被视为吸引人才的优势。但如果不仅稳定,而且高薪,难免会让人产生“什么好处都让公务员占了”的感觉。更重要的是,聘任制相关程序是否能做到和普通公务员公开招聘一样严格?能否杜绝聘任程序中可能存在的“打招呼”“托关系”等问题?公众的疑问有其道理,相关地方和部门不能回避这些敏感问题,还是要把真实情况讲清楚,把背后的缘由说明白。

南昌市公开招聘聘任制公务员公告,年薪在40-50万元。图片来源:海报新闻

南昌市公开招聘聘任制公务员公告,年薪在40-50万元。图片来源:海报新闻

聘任制公务员不是新鲜事物。早在2007年,上海与深圳就率先试点招聘聘任制公务员。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聘任制公务员管理规定(试行)》,对各种条件、程序等做了明确规定。多年下来,聘任制在严格规范下稳健运行,效果有目共睹。从长远看,聘任制公务员仅仅是公务员正常招聘的一种有益补充,并不意味着就会成为主流。可见,聘任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确保“能进能出”,才能发挥聘任制较为灵活的优势,把匹配岗位、能够更好服务群众的人才选拔出来。

至于薪资方面,既然是聘任制,就应符合聘任制的特点。近期各地聘任制公务员的岗位,多集中于光伏新能源、航空、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产业领域。这些领域的就业市场上,从业者薪资水平普遍较高,要想吸引专业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难免需要适当提高聘任制公务员薪资水平。但也要看到,这个薪资不能完全对标就业市场,更不能简单拍脑袋决定,而需综合岗位性质、创造的价值、群众观感等多方面因素慎重考量。

公权力的运行,必须经得起阳光。说到底,还是要保证聘任制公务员从发布岗位到招考招聘各环节,都严格遵循程序规定,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也是舆论场最好的“定心丸”。只要符合实际、符合规律、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福祉,这样的政策一定能赢得拥护和支持。

如今,在短视频、直播等可视化传播形式加持下,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舆情走向和趋势更加复杂,“一颗火星就可能点燃一场山火”。对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来说,面对一些敏感问题、尖锐的质疑,更应主动出击,摆事实、讲道理,敢于回应、善于回应,有效处置。这既是对自身工作负责,更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负责。

责任编辑:陈琰SN225

相关阅读:
安徽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居民楼坍塌事故现场再次发现一名失联人员 走过25年,中日韩合作“换挡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