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石以砥焉 化钝为利

中唐“诗豪”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常处逆境,但他始终坚贞不屈、乐观向上,无论在哪里为官,都是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并结合自身体验创作出了大量经典诗歌。其所作《砥石赋》中有云:“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意思是用石头去磨一样物体,最后可以把钝的变成利的,引申为一个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经受磨砺锻炼,可以变得更强大。

苦难是人生的“磨刀石”,只有经受住“切”与“磋”、“琢”与“磨”的砥砺,才能壮筋骨、长才干,“化钝为利”。北宋名臣范仲淹幼时家贫,但他勤奋好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及第入仕后,屡遭打击,但他从未心灰意冷、丧失斗志。在地方任职时,他厚农桑、兴水利、减徭役,造福百姓;外敌入侵时,他主动请缨去镇守边关,威德远闻、内外皆服。所有的坎坷苦难不仅没有打倒他,反而被他化作增长才干的养料,成就了他一生的文治武功。也正是那些坎坷经历,让他对国计民生有了更深的感触,开阔了格局视野,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千古名句。

明人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写道:“惜吾辈之受世折磨,不知惟折磨乃见吾辈。”大意是说,不要感慨我们经受的磨难,正是因为历经磨难,英雄本色才更为彰显。举凡有作为者,多“受世折磨”。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写道:“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司马迁列举的这些人和事,都在说明:一个人如果是块钢,经受磨难就好比以石砥钢,磨炼越多、砥砺越深,钢刃就越锋利。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是成事之基、成器之道。翻阅近代史,中国共产党在开创革命基业的道路上,不知经历了多少苦难和挫折,不知闯过多少“雪山”“草地”,不知经过多少“娄山关”“腊子口”。正是这种经受千锤万凿的成长历程,让我们党丰富了阅历、获得了智慧、夯实了根基。也正是这种磨砺成器的经验,使我们党在培养干部中重视实践锻炼,让“禾苗”多经受风吹日晒,在攻坚克难中“增益其所不能”。从焦裕禄、谷文昌到杨善洲、廖俊波,他们都是在吃劲岗位上摸爬滚打,经历层层磨炼,逐渐成长为“百姓的主心骨”的。正所谓:“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炼而出耳。”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干事创业,没有捷径可走,是钢就要以石“砥”、是玉就要经刀“琢”。广大党员干部当胸怀“化钝为利”之志,在工作中不畏艰难困苦,敢钻“矛盾窝”、敢啃“硬骨头”,多接几次“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在重大斗争一线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唯有如此,方能练就硬脊梁、铁肩膀,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担得起重任。

相关阅读:
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流域45亿方库容备战防洪度汛 心中无戒尺 焉能不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