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画里有话 | 大船背小船 逐梦向深蓝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画里有话

5月12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从中国海油青岛国际化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离港启运。新华社发(张进刚  摄)

图为工人在给“海葵一号”解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为工人在给“海葵一号”解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在山东青岛离港启运,将通过“大船背小船”的方式,搭乘“新光华号”半潜船运往珠江口盆地的流花油田,为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年内投产奠定基础。

“海葵一号”被称为“超级能源碗”,最大排水量10万吨,最大储油量6万吨,可连续在海上运行15年不回坞。因圆筒型结构,重心高稳定性差,对装船作业提出了极高要求。此次“海葵一号”装船在国内海洋平台装船中首次成功应用水下精确定位技术,装船涉及的技术方案、计算分析、操作控制等全部由我国独立完成,四条拖轮和半潜船的四条交叉缆绳如同“穿针引线”般精确控制,进船两侧间隙误差和就位精度在50毫米以内,开创了我国全流程自主实施超大圆筒型浮式生产装备装船作业的先河。

从百米浅海到万米深海,在逐梦深蓝的路上,我国装船运输技术不断实现重要突破。我国是海洋大国,1.8万千米的绵长海岸线、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使得我国海域物产丰富、资源储量庞大,蕴藏着巨大开发利用潜力。近年来,我国建成了亚洲最大海洋平台运输下水驳船“海洋石油229”、世界第二大半潜船“新光华号”等一批大型运输船舶装备。随着“海基一号”“海基二号”“深海一号”等超大型海洋工程成功实施,我国装船运输技术已跃居世界先进水平。

壮大海洋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提出,围绕海洋工程、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蛟龙号”、“奋斗者号”、“蓝鲸1号”、“‘雪龙2’号”……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从“技术引进”到“中国制造”再到“中国创造”,随着载人深潜、油气勘探、智能船舶、极地科考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在世界海洋科技领域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大船背小船,逐梦向深蓝。新征程上,我们要进一步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面对海洋事业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着力突破海洋核心装备和关键技术瓶颈,向远海、深海进军,在海洋高技术领域鼓浪前行。

相关阅读:
南林大副教授首聘期不合格后自杀离世,亲人证实其患有抑郁症 高质量发展践悟 | 大力惩治乡村振兴领域“蝇贪蚁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