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光明网评论员:跨省养老、跨城养老,怎么“跨”?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宏观层面的借力东风,在这个前提下,目的地城市要接住养老机遇,还应有城市公共服务层面的系统完善。

跨省养老、跨城养老正形成养老动向。多家媒体报道,很多一线城市老人群体青睐跨省养老,“京沪老人卖房,奔向小城养老院”。截至2023年底,河北省养老机构收住京津户籍老人近5000人,到河北社区养老的京津户籍老人接近4万人,京津户籍老人到河北旅居养老达59万人次。

燕郊一家健养中心内,老人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中国新闻周刊

燕郊一家健养中心内,老人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中国新闻周刊

小城养老院的资源宽松度,肯定远胜京沪,价格、生态、生活便利性,也是小城养老院吸引一线老人的优势。反过来,一线老人奔向小城如果渐成趋势,也将给后者带来各种盘活资源的机会,不仅仅是推动康养产业的发展,还包括文旅发展的机遇,甚至医疗器械、健康食品、康复器材等上下游产业的可能性。毕竟,在老龄化浪潮中,资源将从聚集“一小”向“一老”转移,以学校、学区房为轴线的资源布局模式,将逐渐转向以医院、养老为轴线的模式。

这是一种自发的养老选择,也是市场动向,资源流动和分配的动向。如何玉成这一“双向奔赴”?或者说,达成这种“跨城”“跨越”,对公共政策、城市建制和社会服务的诉求是什么?

首先是交通和机制的便利。京津老人选择河北,沪上老人选择“江苏盐城”“安徽马鞍山”等等,最基础的支撑是京津冀、长三角一体化的交通,以及医保异地结算政策。尤其在长三角,高铁已经有了“月票”,跨省申领身份证、户口迁移、购房提取公积金等都已经打通,这为以养老为关键词的人口流动、资源流动,提供了基础建制。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宏观层面的借力东风,在这个前提下,目的地城市要接住养老机遇,还应有城市公共服务层面的系统完善,比如无障碍交通设施的搭建。车站、机场的无障碍通道、电梯、轮椅服务是否都真的便利?出租汽车电召或网约车“一键叫车”是否实现覆盖?适老化的城市公共汽电车线路是否存在?如果要接得住“高端养老人群”,类似的问题恐怕都应该问一问。

最微观的,从养老企业自身来看,既应深入理解“高端养老人群”的诉求,更应明白持久吸引这类人群的难度。其本身是高素质群体,实际上又有多城市的选择,在养老院的专业性和服务丰富性上都会要求很高。养老企业应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包括但不限于专业的医护人员、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形成高质量、专业性的品牌。同时还应深度与当地文化特征、生态资源、人文禀赋结合,构建与人文地理优势相结合的养老生态。“夕阳红”的一切都是朝阳产业,这里面的每一点新动向,都值得好好做文章。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张玉

相关阅读:
王毅同韩国外长赵兑烈举行会谈 安徽省林业局回应阜阳东北虎死亡事件:彻查到底,绝不包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