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农闲田”变“增收田”

近日,在平乐县阳安乡久宜村香芋种植基地,村民们三五成群或平整苗床、或巧手栽苗,忙着将芋种栽种到挖好的土坑中。通过规模化种植,让这块曾经的低产洼地、季节性撂荒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今年1月,阳安乡党委、政府成立调研组,围绕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落实情况在辖区内开展调研,发现久宜村土地资源丰富、闲置劳动力多,非常适合发展香芋特色产业。为此,乡党委、政府成立以乡村振兴办为牵头部门的工作组,推进落实盘活土地资源和闲置劳动力,大力种植香芋产业工作。

但是,工作组成立一个多月了,久宜村的香芋产业种植工作却迟迟未见动静,乡党委派出乡纪委跟进监督。乡纪委组成核查组下村入户发现,有的群众对县里发展香芋特色产业的政策并不知情,导致该工作一直停滞不前。核查组随即找到该村负责人了解情况。

“前期我们开展了盘活村里土地资源种植香芋的宣传,但有一部分群众反对,做思想动员工作很困难,乡里推进这项工作阻力更小。”该村党总支部负责人解释道。

核查中,发现村“两委”干部与乡村振兴办的工作人员对推进盘活土地资源种植香芋产业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有畏难情绪,存在互相推诿“踢皮球”的现象。

遇事推诿拖延、推卸责任,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公信力。为改进工作作风,推动阳安乡香芋产业的发展,乡纪委对阳安乡乡村振兴办相关负责人及久宜村党总支部书记进行了约谈,督促他们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沟通协调,及时将党和国家的政策宣传到位,发动群众积极种植香芋。

在乡纪委的监督推动下,阳安乡乡村振兴办主动与农业公司、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对接,久宜村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将采取流转闲置土地的方式规范化种植芋头创收的想法告知农户,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为确保芋头种植基地建设顺利开展,乡纪委积极发挥清廉乡村建设监督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采取实地走访、个别谈话、监督“回头看”等方式,对该项工作进行跟进监督,及时发现并推动解决灌溉不便等基地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3个。

如今,久宜村的香芋种植基地已初具规模,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务工、带动种植等多种方式建立联农带农机制,流转土地280亩发展香芋种植,推动“农闲田”转变为“增收田”,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驶入“快车道”。(平乐县纪委监委)

相关阅读:
手记丨退不回的行贿款 桂林:用好巡察建议书 对症下药促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