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13日电题:平均年龄超百岁的中华老字号,何以新潮
新华社记者
中华老字号,平均年龄超百岁,中国品牌的瑰宝。
近日,2024年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在多地举行。当社会各界共话品牌发展时,一个个跨越时空的中华老字号品牌汇聚起更多目光,成为人们探寻品牌密码的重要样本。
“中国品牌,世界共享;国货潮牌,品筑未来”——今年中国品牌日的主题,在众多老字号身上得以诠释。
循着年轻人喜欢的Citywalk路线,记者来到了有700多年历史的北京东四大街。在这条新韵焕发的老街上,吴裕泰、张一元、稻香村……一个个老字号成为年轻人新的打卡地。
吴裕泰总店门口,两位姑娘在窗口买了茶香冰激凌后拍照留念。店员说:“一天至少能卖1000多个,冬天也有人排队。”茶饮、茶粽、茶点心,以茉莉花茶闻名的吴裕泰137岁了,仍在尝试吸引更多年轻人。
5月8日,位于东四大街的吴裕泰茶庄门口,两名女士在购买冰激凌。新华社记者谢希瑶摄
保持品牌生命力,是企业的永恒追求。对于老字号品牌而言,显得尤为紧迫。
我国现有中华老字号1455家,平均年龄约140岁,涵盖32个行业。据业内人士统计,以“95后”为代表的新一代消费群体,仅平均知道19个老字号品牌,1980年到1994年之间出生的人平均知道29个,“60后”“70后”平均知道41个。
历史悠久的老字号,曾经也是一个时代的新潮。时光流转,背上“老”字号的它们,如何在今天走向新的潮头?
时代更迭,创新不停歇。抓住年轻人,才能抓住下一个时代。
曾经,在上衣口袋里别上一支英雄牌钢笔,是一种时尚与潮流。如今,青年多弃钢笔而不用,但会在看完《流浪地球》后,买一套英雄牌的电影款联名钢笔。
在物质丰盛的今天,消费者购买老字号产品不再仅仅是满足日常生活所需,更是个性化生活方式的表达,也是文化自信的外化。
内联升用新材料、新工艺让老布鞋销量翻红;同仁堂的小红罐、枸杞拿铁、“晚安水”成为时尚养生爆品……
面对新的技术、新的受众、新的需求,老字号需要不断自我革新,顺势而为,通过跨界合作、研发新品、科技创新、多元营销等方式破圈突围。
5月9日,前门大街全聚德起源店的光影主题餐厅,店员正在备餐。新华社记者谢希瑶摄
潮流辗转,文脉在绵延。
在北京吃全聚德,在南京逛夫子庙,在绍兴住咸亨酒店……很多人喜欢通过老字号了解一个城市、一段历史、一种文化。
俗话说:“一年企业靠运气,十年企业靠经营,百年企业靠文化”。老字号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品牌理念、独门绝技、乡愁记忆,是现代社会的稀缺资源,更是老字号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
义利食品的“先义后利”,天福号的“人心自明,善如家人”,老字号以德兴商、诚信为本的品格历久而弥新;内联升千层底布鞋严密的针脚,中国书店修复古籍严格的工序,无不彰显老字号的工匠精神。
如今,不少老字号企业正着力打造博物馆、非遗体验馆、培养年轻传承人。只有更好地活化传统文化资源,创新表达传统美学,让传统技艺为现代生活所用,才能使老字号真正“活”起来、“潮”起来。
大浪淘沙,品质见真金。
当热情消退,“打卡”与“情怀”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字号等国货品牌的困境,唯有过硬的产品与用心的服务才能赢得市场的长久认可。
从国际上看,“百年老店”是品质的保证、实力的象征,入选世界500强的德国企业中,有一半发展历史超过百年。
如今,北京同仁堂、广州皇上皇、浙江鱼跃等众多老字号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质量标准,获得不少专利,蝶变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六必居、片仔癀、凤凰等老字号产品远销海外,乘着“国风”“国潮”扬帆出海,印证中国品牌的影响力也在与日俱增。
一个品牌,不仅代表一个企业,也是国家形象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蕴含着时代发展的密码。
唯有紧跟时代节奏,守正创新发展,坚守信誉和品质,不断满足百姓消费新需求,“百年老店”才能真正擦亮“金字招牌”,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记者谢希瑶、潘洁、俞菀、周蕊)
责任编辑:王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