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今年荔枝为何减产?产业专家详解个中原因

“荔枝涨价”近期频繁登上网络热搜。据报道,2023年妃子笑荔枝在大批量上市后,售价较低时可达到每斤4.5元左右。而当下,妃子笑正处于大批上市时节,无论是线下商超还是线上零售平台,该品种新鲜荔枝的售价都普遍在每斤几十元钱。

今年荔枝为何供应紧缩?荔枝为何存在“大小年”现象?如何破解“大小年”瓶颈?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李建国。

李建国。受访者供图

李建国。受访者供图

荔枝减产成因有哪些

新京报:今年荔枝供应如何?

李建国:我国荔枝主要品种是黑叶、妃子笑、怀枝,这三个品种分别是中熟品种、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基于成花情况来看,这三个主要品种今年都有减产趋势。黑叶是我国荔枝种植面积排名第一的品种,主要分布在广东茂名、广西钦州还有海南,预计减产60%到70%。种植面积排第二的品种是妃子笑,妃子笑分布最广,产量最高,从四川泸州到海南省,都有它的种植分布,今年预计减产会在20%以上。怀枝荔枝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今年预计减产会在70%以上。

从整体上看,今年全国荔枝供应量会同比减少50%以上,堪称荔枝生产的“特小年”。而荔枝的市场需求又很旺盛,这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荔枝价格普遍高涨。

另外,我观察到今年荔枝上市时间比较早,我国荔枝是在5-7月集中上市,一般前后时间会提前或延迟半个月。但今年3月,就有早熟品种的荔枝批量上市了。有个事件可以侧面佐证今年荔枝上市早,2021年中国荔枝开采节的举办时间是4月29日,而2024年中国荔枝开采节的举办时间是3月24日。

新京报:荔枝减产是否受降水过多影响?

李建国:降水过多只是导致荔枝减产的其中一个因素,影响今年荔枝产量的因素还有去年的暖冬和今年的倒春寒。由于华南地区去年冬季气温偏高,荔枝果树无法获得充足的休眠期,没办法很好地积累养分进行花芽分化。到了今年春天,又迎来一波倒春寒,再次严重影响了荔枝生长发育。等荔枝开出花后,4月,广东地区又迎来持续多天的强降水,降水量是去年同期的好几倍,这不利于荔枝坐果。除了气候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2023年是荔枝生产的“大年”,荔枝树大量开花结果,使荔枝树体消耗过多,也会一定程度上导致今年荔枝开花率较低。

如何克服“大小年”的问题

新京报:我国荔枝生产上有哪些特点?

李建国:我国荔枝的生长地比较集中,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是700多万亩,其中有约400万亩在广东,200多万亩在广西。四川、福建、海南分别有几十万亩,云南还有十几万亩。目前我国荔枝产地主要在这六个省区。

荔枝的生长习性比较特殊,它对热量需求比较大,所以它主要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但它实际上还需要冷量,如果冬季低温不够或者冬天气温太高,也会影响荔枝的正常开花。所以,荔枝相比其他水果,有更为明显的“大小年”特征,即有的年份产量高,有的年份产量低。荔枝这种“大小年”现象,早在唐宋时期,就有人记载了。

新京报:“大小年”现象有怎样的影响?

李建国:一方面,对果农的影响比较大。相比其他果树,荔枝的管护难度比较大,几乎一年到头都需要果农管理,除了及时耕土、施肥外,还要合理地去控梢促花、修剪、授粉等。所以,很多果农碰上荔枝“小年”的时候,会因为收益减少而挫伤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大小年”现象会影响市场消费端。荔枝不像梨、苹果一样,全国各地都有种植而且供应量极大,局部难以影响全局,荔枝供应地比较集中而且产量相对有限,一个省份甚至一个地级市的产量增减,都会显著影响到整个市场,这种影响最终会以价格的变动影响到消费者。

5月9日,北京丰台一超市荔枝摊位。新京报记者赵利新摄

5月9日,北京丰台一超市荔枝摊位。新京报记者赵利新摄

新京报:如何解决“大小年”问题?

李建国:从源头上说,科学家可以加快育种攻关,因为不同的荔枝品种对低温冷量的需求是不同的,比如用需要低温冷量比较少的亲本和其他品种做一个杂交,就有可能在后代里面找到容易成花、更耐储藏的品种,从而尽可能地减少气候变化对荔枝的影响。另外,栽培技术也是克服“大小年”问题的关键。广东人爱吃一种叫作“糯米糍”品种的荔枝,但它具有难成花、难坐果、易落果裂果、“大小年”现象明显等问题,果农种植意愿一度不高,但后来果农们采用了“早老熟、早控梢、早促花、早成熟”的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体系,该技术以螺旋环剥、水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技术实现物理和化学的精准调控,这就使得果实产量的稳定性得以加强,缓解了“大小年”问题。

另外,今年是全国荔枝生产的“特小年”,但是妃子笑的产量仍能达到往年的80%。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妃子笑果农们所普遍采用的控穗疏花栽培技术,这种技术解决了妃子笑以往存在的“有花无果”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结果率。

新京报:稳定荔枝供应,目前有哪些新的探索?

李建国:科学家们采取的手段比较多,比如一些科学家加快育种方面的创新,还有一些科学家运用“冻眠”技术,利用液氮等超低温手段将荔枝快速冻透,使荔枝本身的生物化学反应减弱,从而延长了荔枝的储藏时间,这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荔枝“小年”时候的供应不足。

我们团队近年来探索出了田块隔年交替结果模式,即首先将果园分成方便统一管理的休闲园区和结果园区,分别采取不同的树体管理模式,让休闲园区植株完全不挂果,结果园区的结果树大量结果;结果园区和休闲园区隔年交替轮换。这种轮换方式,能保证果园的持续性高产。

从实践上看,这种隔年交替结果技术方案优势比较明显。以广东省东莞市一个采取该方案的果园为例,连续5年荔枝成花枝率稳定在80%以上,5年平均亩产量为659.4kg,平均大小年结果指数为0.13,年均产量波幅30.6%(常规管理果园年均大小年结果指数0.49,年均产量波幅160.6%),亩产提高129.0%,亩产值增加121.0%,人工成本降低50%,亩总成本减少了122.2%。

新京报记者赵利新

编辑张树婧校对卢茜

相关阅读:
中国驻缅甸使领馆提醒:缅甸政府明确禁止口岸公职人员索要“小费” 安特·米利西奇出任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主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