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赴海南特派记者赵觉珵熊昕仪刘彩玉柳玉鹏任重]29日,以“亚洲与世界:共同的挑战,共同的责任”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闭幕。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当天表示,年会发出了“团结合作、共促发展”这一代表亚洲的重要呼声,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中方传递出的扩大开放信号再次被外界及时捕捉到。新加坡《联合早报》29日说,过去一周,中国领导层密集接见了外企高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集体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他指出,中国的改革不会停顿,开放不会止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24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开幕式上表示,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必将为世界带来更多合作共赢的机遇。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2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开幕式上说,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在外媒看来,这一系列表态和举措都反映出中方对外国投资者的高度重视,以及吸引外资的决心。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到今天,从来都不是“一厢情愿”。新加坡《海峡时报》援引分析人士的话说,投资者认为,“没有下一个中国”,“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仍然是全球经济和商业的中心”。
李保东29日表示,预计今年亚洲会贡献全球GDP增长的60%。亚洲仍然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最值得投资的地区。亚洲国家要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安全,维护亚洲作为全球经济增长中心的积极势头,警惕外部搅乱亚洲发展环境的企图。
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以下简称年会)设置了“4+1”板块议题,其中“世界经济”“科技创新”“社会发展”“国际合作”从不同领域入手,深入分析当前亚洲与世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讨世界发展中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第五个板块“共迎挑战”是从不同的嘉宾视角出发展开探讨,包括一系列双边对话会和企业家圆桌会。
柬埔寨国王顾问团主席洪森28日表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博鳌亚洲论坛已经成为一个富有影响力的平台,塑造着地区和全球议程,为解决难题发出“亚洲声音”,提供“亚洲智慧”。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副主席吉勒·卡尔博尼耶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参加年会是与亚洲各国领导人和各界人士共同讨论时代挑战的绝佳机会。
美国彭博社28日说,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亚洲专家比尔·海顿表示,西方国家倾向于将一些倡议视为“口号”。因为其决策者认为,他们统治着世界,控制着诸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强大机构”。但海顿认为,“欧洲国家、北约国家、日本和澳大利亚必须意识到,这是一个范围广泛的博弈,中国在与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亚洲国家进行对话方面做得很好”。
年会总共有40多场分论坛,除了聚焦传统的经济与安全议题,对AI和绿色低碳的讨论热度也很高,议题设置包括“科技革命‘奇点’离我们有多远”“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跨越政治藩篱,应对气候危机”“新能源汽车赛道的未来”等。美联社29日称,中国正致力于改革,并积极开发绿色技术。在电动汽车、太阳能、风能等领域,中国表现出色。
斯洛文尼亚前总统达尼洛·图尔克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博鳌亚洲论坛汇聚了不同观点,虽然很多问题无法在短期内解决,但至少人们通过这一平台展开了讨论。作为嘉宾参加此次年会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会场更像一个“大家庭”,无论发言嘉宾来自哪国,都将双边的一些争端搁置一旁,共同聚焦于亚洲的发展与振兴。据他观察,往届年会更侧重经济,今年则将社会、文化、新技术等各领域的话题都高度融合进来。
中国持续传递“扩大开放”的信号引发国际媒体广泛关注。据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28日在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中国将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大动力,为各国发展特别是亚洲邻国发展提供更多机遇。“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永远不会关上。”
日本《日经亚洲评论》29日说,中国敦促加大对华投资,并对“脱钩”提出警告。赵乐际表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各种形式的“筑墙设垒”、“脱钩断链”。他说,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我们诚挚欢迎世界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
年会举办所在省份海南正在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它是彰显中国开放的一个窗口。澳大利亚福特斯克金属集团首席执行官狄诺·奥特兰托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对于中国的营商环境,在海南的所见所闻令他“受到鼓舞”。
俄罗斯《生意人报》28日称,中国本周举行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活动,将自身战略目标结合在一起,这表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准备对外国投资者进一步开放市场,而扩大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对所有人都有利。中国对外释放的这些信息是对一些西方政客宣称商界应远离中国的回应。在24日至25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上,与会者呼吁外企利用中国市场提供的“双赢”机会。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与会者也表示支持贸易多边主义,反对保护主义。《欧洲时报》说,尽管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只举办两天,但其“后劲儿”不小。因为当下世界变乱交织,“不确定”成常态,但它却以“持续发展的中国”为主题,向全球商界、学界开诚布公地展示中国未来发展的路径,并回应外界对中国走向的种种疑虑。
“中国是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中流砥柱。”李保东29日说,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中国的发展目标最明确,路线图最清晰,国内环境最稳定,市场规模和潜力最大。中国将继续成为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
罗兰贝格全球管理委员会联席总裁戴璞参加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表示,当前各方都关注中国为今年设定了5%的经济增长目标。但他认为,更重要的是该目标背后所意味的经济转型。戴璞说,新的“中国故事”将由创新、脱碳和消费三大引擎构成。
据新加坡《海峡时报》29日报道,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朴之水在年会一场活动上表示,中国设定的5%经济增长目标是“在一个现实范围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巴奈特说,强劲、持续的增长对中国和世界经济都是有利的。2023年,中国约占全球经济增长的1/3,“这只是直接影响……我们的研究还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每加快1个百分点,其他经济体的GDP在中期时间内平均提高约0.3%”。
《海峡时报》援引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贝哲民的话说,投资者认为,中国的规模是其他任何地方都复制不了的,“没有下一个中国”。外国企业认识到,中国是一系列领域的创新强国,为参与这些行业,“你需要在中国立足,与中方伙伴一起走向世界”。英国广播公司(BBC)29日援引学者的话称,对于外资而言,体量巨大、增长可观的中国依然是全球化版图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欧洲时报》说,在经济增长面临挑战、与美国竞争加剧等复杂背景下,中国在高规格平台上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可被理解为释放善意以吸引外资,但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到今天,从来都不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的买卖,深耕中国的外资、外企与中国本土的产业链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责任编辑:陈建瑞SN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