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出台

来源:交汇点新闻

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充分发挥江苏海江河湖联动的特色优势,进一步推动水运联网、补网、强链,紧紧围绕覆盖更广、标准更高、联动更畅、效益更好的现代化水运体系目标,加快建设畅通高效的内河航道网、协同一体的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北翼、经济开放的水运物流网,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实现由水运大省向水运强省高质量转变。

到2026年,基本形成“联网畅通、通江达海、优质高效、保障有力”的“两纵五横”高等级航道网,形成长江干线横穿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的“十字形”二级以上航道主轴,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北翼功能更加完善,特色化多式联运和水运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水运智慧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

——航道标准化、网络化水平显著提升。建成二级(准二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超1100公里,三级及以上干线航道里程达到2800公里,通达全省87%以上的县(市、区),内河集装箱运输核心通道全面贯通;京杭运河江苏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打造成为全国内河航运标杆。

——港口大型化、专业化水平大幅提高。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超28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超2100万标箱;港口大型化、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建成连云港港40万吨深水航道,形成以40万吨矿石码头、30万吨级原油码头、2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为引领的大型深水海港群;沿海10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达到33个,沿江5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达到149个。

——海江河、公铁水联运特色更加鲜明。集装箱近远洋航线覆盖60%以上的重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其中近洋航线通达70%以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内河集装箱运量力争达到200万标箱,培育形成不少于40条“五定”班轮航线;全省沿江沿海10个港口18个重点港区规划有铁路专支线、10个重点港区实现铁路专支线进港。

——船舶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运输船舶进一步向环保高效转型,纯电动内河集装箱船舶投放量力争达到17艘;120标箱以上集装箱船、200标箱滚装/集装箱多用途船推广应用实现突破;力争形成运力规模在200万载重吨以上、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海运战略船队,形成3家内河集装箱年运量超过10万标箱的骨干航运企业。

——水运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航道养护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完成省干线航道清淤疏浚土方1000万方以上;船闸基础设施本质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完成淮阴二线船闸扩容改造并启动皂河一线、泗阳一线等危旧船闸改造工程;航道网运行效率明显提升,全省运输船舶平均待闸时间较2020年压缩25%;打造2-3个综合水上服务区;完成内河航道4个一类应急保障基地、10个二类应急保障基地、81个三类应急保障基地建设。

——水运智慧创新发展取得突破。全面建成内河干线电子航道图,完善基于智能手机的船舶全航程可视化精确助航,建成全省干线航道运行调度与监测系统,探索京杭运河全线船闸联合调度,推动全省船闸由区域集中控制向全网联合调度迈进;全省拥有万吨级以上集装箱泊位的港口重点生产作业环节100%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全省危险货物码头实现100%安全生产数字化管理,建成太仓港四期、连云港港连云港区智能化集装箱码头一期等一批智慧港口项目,建成4-5个四星级以上智慧港口。

——水运绿色低碳转型扎实推进。建成京杭运河、宿连航道等生态航道,创建2个近零碳船闸、2个近零碳水上服务区,打造一批“水运江苏·美丽港航”品牌;绿色港口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船舶污染物接收应收尽收,转运处置率达到100%,原油成品油装船码头油气回收设施配备率达到100%,散货码头粉尘在线监测覆盖率达到100%,全省港口生产使用新能源、清洁能源占比75%以上,本省籍适改船舶岸电系统受电设施改造全部完成,主要港口和排放控制区内靠港船舶岸电使用电量在202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根据《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包括打造畅通高效的内河航道网、打造协同一体的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北翼、打造经济开放的水运物流网、提升运输船舶现代化水平、提升水运服务保障能力、提升水运智慧化发展水平、推动水运绿色低碳转型等。

镜头丨春色正中分 窦万贵,被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