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跟事发现场门口地铁修建施工是否有关?媒体追问河北燕郊爆炸事故

来源:猛犸新闻

评论员李长需

不该成为新闻主角的新闻记者,成了新闻主角。

3月13日,中国记协官微发文《正当采访是记者的权利》。其中说到,今天,总台央视记者在河北三河燕郊采访爆燃事故遇阻。

跟事发现场门口地铁修建施工是否有关?媒体追问河北燕郊爆炸事故

文中称,据网传视频,总台记者杨海灵在爆燃事故的核心现场开展直播报道时,有两名黑衣男子上前,挡住镜头,中断了记者的直播连线采访。还有一段网传视频显示,一名穿着戴有“CMG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标志的女士说“我们三个央视记者被十几个人推搡啊……”

中国记协为现场采访记者强力发声的文字,连同那两段视频,瞬间在网络刷屏,也令这起悲伤的事故,蒙上更令人伤感的底色。

图源:央视新闻

图源:央视新闻

就事故本身而言,河北三河燕郊爆燃威力巨大,事故现场令人震撼。截至13日23时,已造成7人死亡27人受伤。

如此惨烈的伤亡事故,牵动着万千公众的心,现场究竟发生了什么,怎么发生的,现场状况怎样,救援力量有没有及时到位,救援进展如何,还有没有人仍在废墟中等待救援……这一系列的疑问,在事故发生后,需要权威的信息渠道来回应。而记者的现场实地采访,就是做出回应的权威渠道。

图源:央视新闻

图源:央视新闻

在不影响现场救援的情况下,当地相关部门本应该为记者的工作提供便利和帮助,而不是第一时间阻挠、推搡并驱赶记者。

这粗暴“驱赶”行为,反而引起了公众的联想:他们为何对现场记者这么敏感,以致于将他们驱离现场?

在央视的直播镜头里,阻扰记者直播的当地相关人员,也和央视主持人一样说出了“注意安全”四个字,似乎在说明他们的阻扰行为,是在为直播记者的安全考虑。但不少细心的网友通过直播画面看到,当地爆炸早已结束,记者距离现场有数百米之远,并且还是在当地设置的警戒线之外,并不存在安全问题。甚至还有网友直言,现场记者所面临的安全问题,不是事故发生的再次爆炸、坍塌等次生灾害,而是现场公职人员的粗暴野蛮阻扰。

跟事发现场门口地铁修建施工是否有关?媒体追问河北燕郊爆炸事故

但事实并非如网友们所说的那样。3月14日凌晨,燕郊爆燃事故处置指挥部发布通告称,“驱赶”记者事件是因一线工作人员沟通能力不强、方式方法粗暴简单引发的记者朋友“误解”。并称经指挥部专家组专业检测发现,事故现场仍存天然气泄漏风险,建议所有非救援人员全部撤离到警戒线以外,因而有了强行劝离仍坚持在现场采访的记者之举。

既然是“误解”,指挥部也表达了歉意,“驱赶”记者事件或可以终结,但对于事故的关切似乎没法终结。“误解”消除之后,新闻的主角也应该从记者身上,回归到事故本身,那里还有诸多的疑问等待追问。比如,这次爆燃引起的爆炸,威力为何这么巨大、波及面为何这么广?为何还会发生二次爆炸?这次爆燃究竟是液化气泄露引起的,还是底下的天然气管道泄露引起的?这次事故跟事发现场门口修建的地铁22号线的施工有关吗?为何上个月21日刚召开过全市安全生产集中整治月行动,就发生了这次事故?谁该为此次事故负责?当地有没有能力避免类似事故的重演?

跟事发现场门口地铁修建施工是否有关?媒体追问河北燕郊爆炸事故

诸多的疑问,一环套一环,牵连着公众的关切和事件的真相。而其答案,正像中国记协在“三问”中所表达的,既需要通过官方的通告来寻找,也需要通过记者的现场报道来发现蛛丝马迹。

记者的现场报道,是厘清事故真相、严厉追究事故责任人的必要渠道,也是吸取深刻教训、避免一再发生的类似事故再次重演的强力警示。

希望接下来,当地不要再发生“驱赶”记者的“误解”,而是像通告中所承诺的那样,“切实保障记者采访权利并提供更多便利”。

责任编辑:刘光博

水利部:南水北调累计调水量超过698亿立方米 直接受益人口1.76亿 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