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为群众办实事丨撂荒地复耕

“翻土过冬,来年长疯”。走进桂林市平乐县二塘镇马家村的“整改复耕”示范基地,当地村民趁着冬日晴好天气,正在有序开展稻田翻耕工作,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看到前来回访的二塘镇纪委工作人员,村民唐某喜上眉梢高兴地说:“感谢你们及时帮助解决了难题,撂荒地转出去比自己种地挣得多哩!”

而就在去年5月,该镇纪委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进行撂荒地治理专项督查走访时,发现该村有曾种植砂糖橘的10余亩土地杂草丛生,干枯的柑橘树枝七零八落地散落在地。

“不知是什么原因,肥沃的土地被撂荒了,看着都心疼。”见到正在田间走访的镇纪委工作人员,当地附近村民反映道,“我们想整合零散土地资源,利用这片土地发展规模农业特色种植产业,但不知道找谁。”

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眼下正值“整改复耕”的关键时期,只有让土地成为农民增收的“香饽饽”,才能让村民吃上长效“定心丸”。

好好的耕地为何闲置?浪费土地资源背后是否有其他原因?为摸清具体情况,该镇纪委工作人员迅速组织入户走访、访谈村“两委”干部,对撂荒土地的闲置原因进行深入了解。

经了解发现,马家村的这10余亩撂荒地属村民唐某所有,此前因黄龙病导致砂糖橘无法种植后,唐某选择了外出务工,这片田地便被丢荒多年。

“村里大部分撂荒的田地都与合作社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但村里个别青壮劳动力农耕意愿低,外出务工,家里撂荒地不参与管理。这片撂荒地就属于这种情况。”在该镇纪委工作人员在与马家村支部书记陈定卿的交谈中,他无奈地说出了土地撂荒的原因。虽然村委计划将撂荒地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合作社,但唐某长期在外地,村委干部只能电话联系进行劝说,而唐某心存顾虑,导致工作进度缓慢。

“有没有可能就是因为他已在外务工,有固定收入,你们在电话里又没有说清楚土地流转能给他创收,所以他才迟迟不肯松口?”之后,该镇纪委工作人员与村支书还有合作社的人一起给唐某拨打了视频电话,并详细讲解了土地流转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仅能解决他砂糖橘果园荒废的问题,还能“退果还粮”给他增收,甚至还能提供就近务工的就业岗位。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唐某当场同意了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之后,该合作社也在整合的土地上种起了水稻。没过多久,唐某辞掉了在广东打工的工作,回到村里加入了合作社对稻田进行管理,不仅实现了就近就业的需求,每月的收入也比之前增加了500元左右。

为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撂荒土地难题,二塘镇纪委将收集到的问题反馈给该镇党委,党委班子通过会议研究,制定了整改方案,要求镇、村两级干部通过每周走访入户,积极向村民宣传耕地保护政策,鼓励暂无农耕意愿的村民对闲置耕地进行土地流转。对有农耕意愿的村民,积极引导橘农流转失管果园种植粮食作物。

目前,该镇“非粮化”治理面积为2200亩,其中增加粮食作物面积720亩,“整改复耕”工作成效显著,撂荒地也变成了人民群众的“致富田”。(桂林市纪委监委)

相关阅读:
  • “失踪”的甘蔗良种补助资金

    “都是自己的贪念,把甘蔗良种补助资金私自挪用了7年,如今是我咎由自取……”近日,在来宾市兴宾区高安乡某村开展的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上,原村干部江某作出了深刻的 ... 2024-06-17
  • 从案例通报看纪律要求丨强化纪律规矩意识 时刻牢记保密要求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可检测司原一级巡视员乔东“打探尚未公开的人事任免消息,泄露工作中尚未公开的事项”;云南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原副主 2024-06-13
  • 巡察故事|萧萧竹声也悦人

    每次参加县委巡察工作,心中总会诵起清代郑板桥的这首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不只是诗人的情怀,更是我们每个巡察 2024-06-07
  • 万人说新疆|对虾养殖:马海军的致富经

    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有一位名叫马海军的南美对虾养殖者,他每天清晨六点多都会去巡塘观察虾的情况。这些脱壳的虾见证着他的辛勤付出。马海军是环海水产养殖合作社的 2024-05-25
  • 加强小麦后期田管 确保夏粮增产增收

    来源:河南政府网5月19日,副省长李酌到鹤壁市浚县调研“三夏”生产及小麦防倒伏等后期管理工作。李酌先后来到3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方和盛鑫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深入田 2024-05-20
  • 白银市:“一县一重点” 精准监督护航乡村振兴

    截至今年3月底,白银市会宁县已清理注销48家“空壳”合作社,查处相关责任人27人。“空壳”合作社冒领财政补贴资金问题在该县较为突出,群众反映强烈。去年以来,县纪委 2024-05-08
迟到的交通补助 别误会,全网爆火的内燃机车“祖师爷”,其实一直没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