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走近大国重器丨深远海的救捞新旗舰

走近大国重器丨深远海的救捞新旗舰

图①:“南海救103”轮的“心脏”——船舶机舱集控室。

走近大国重器丨深远海的救捞新旗舰

图②:救助直升机的海上“鹰巢”——“南海救103”轮的直升机平台甲板。

走近大国重器丨深远海的救捞新旗舰

图③:“南海救103”轮船载新型无人救助艇正在进行海上训练。

图④:远观我国最大深远海多功能救助船“南海救103”轮。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供图

图④:远观我国最大深远海多功能救助船“南海救103”轮。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供图

1月30日上午,南海之滨广州,一艘满载排水量近2万吨的庞然大物——“南海救103”轮缓缓驶离码头,开赴春运海上交通安全保障一线,为应对海上随时可能发生的各种复杂险情做好劈波斩浪、冲锋陷阵的准备。

这也标志着这艘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集空中、水面、水下救助能力于一体的深远海大功率多功能综合救助船正式投入使用。

作为中国海上专业救捞力量的新旗舰,“南海救103”轮装备了哪些“黑科技”?拥有哪些“硬核”救助本领?我们一起探访我国最大深远海多功能救助船——“南海救103”轮。

大深度、大吨位、大拖力

填补深远海综合搜救能力空白

航运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船舶在大海中航行,远离陆地,海况复杂,一旦突发失去动力等故障,后果不堪设想,而遭遇大风大浪、能见度低等恶劣海况时,更是险象环生。如果没有坚强有力的专业救助力量守护,海上航路畅通、海上资源开发就得不到必要的安全保障。

海上专业救助船,正是用于海上人命搜救和财产救助的重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是海上交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党委书记时骏表示。

“早发现,海空立体协同,大风浪恶劣海况下依然能执行救助任务。”对提高海上应急救助效率的途径,时骏如数家珍,早发现主要是通过船上装备实现,海空立体协同体现在船机配合上,而大吨位则是对抗极端海况的关键。

在设计之初,“南海救103”轮就以深远海多功能救助作业为核心设计理念,突出“大深度、大吨位、大拖力”。在船型总体布置方面,特别增强了对深远海大型海洋工程装备、大型船舶远距离救助拖航,以及3000米深水沉船沉物救助打捞、深远海海空立体搜救等设备系统的布置,可满足多项救助作业功能,提高救助系统安全可靠性和现场作业效率。

目前,多功能作业船一般长为六七十米、宽为十多米,而“南海救103”轮船长超136米,宽度达到26.7米,设计吃水6.5米,满载排水量超过1.9万吨,相当于一艘轻型航母的排水量。

“船舶的吨位越大,往往意味着在恶劣海况中航行越稳,也就越能执行好海上人命搜救和遇险船舶救助重任。”时骏说。

“南海救103”轮投用后,不仅成为我国目前最大、功能最全的深远海搜救工作母船,也成为首艘集深远海搜救、水下搜寻、海上拖带、海上消防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深远海多功能救助船,一举填补了我国深远海综合搜救能力空白。

集空中、水面、水下救助能力于一身

可对9公里内落水人员进行雷达锁定

“南海救103”轮不仅个头大,救助本领也十分强大,是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

据介绍,“南海救103”轮具有功能定位远、救助本领强、科技含量高三大特点,兼有水面遇险人员搜寻救助、深远海遇险船舶拖曳救助、海空立体搜寻救助支持、对外消防灭火、应急抢险救助、信息传输与应急指挥、溢油污染监测等七大功能。

强大功能背后离不开高科技:最高等级的动力定位系统、二级对外消防灭火系统、超大马力拖带系统……

在深远海综合搜救能力方面,具有最抢眼的“科技范儿”。“南海救103”轮驻厂监造组首席代表、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安全监督管理处副处长张尚耀介绍,“南海救103”轮配置万米多波束和单波束扫测系统,可满足6000米水深地形地貌扫测作业和测深需求;同时搭载6000米自主式无缆潜航器、深海拖曳系统,配置水下作业机器人操作系统和布放系统,实现水下遇险目标搜寻、定位、救助。另外,该轮还配置250吨主动波浪补偿深水吊机、350吨恒张力A字架、500吨变频电控拖缆机,三个设备配合使用,可满足3000米水深下遇险目标救助起重需求。

在精细化提升搜救效率方面,“南海救103”轮下足了绣花功夫,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标杆船”。

配置在“南海救103”轮搜救指挥中心的海陆空天指挥系统,“智慧化”十足。借助该系统可实现船—船、船—机编队统一指挥,船—岸、船—船、船—机音视频传送,同步可实现漂移预测、搜索线路自主生成、搜寻目标锁定并跟踪、船舶管理信息化等功能。

走进位于“南海救103”轮船顶的驾驶台,光电跟踪系统格外抢眼。“南海救103”轮船长向勇说,该系统具备9公里辨人、15公里辨小渔船的功能,与小目标雷达配合使用,可实现对落水人员的雷达锁定,大大提高搜救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南海救103”轮还设有深海设备作业分析室。“这个分析室可进行水下救助作业图像分析,数据图像可实时在搜救指挥中心大屏幕显示,并进行远程传送,为岸基指挥人员指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张尚耀说。

诸多功能聚集一身,“南海救103”轮具有无限航区航行能力,可实现全球救援,最多可搭载获救人员200人。其续航能力近3万公里,在不靠泊码头补给必需的燃油、淡水的情况下,可以持续在海上航行90天。

今年43岁的向勇,已经从事航海工作19年,切身感受着这些年中国救捞装备水平的突飞猛进。“‘南海救103’轮功能全面、设备智能化程度高,驾驶这样的船舶,我非常骄傲和自豪。”沿着船头方向眺望远方,向勇感慨颇多。

每一天都在跟时间赛跑

打造海上“变形金刚”

2023年10月18日,一声汽笛高亢长鸣,巨大的水花喷涌而出,“南海救103”轮顺利完成所有建造和性能测试。

据介绍,“南海救103”轮隶属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自主研发设计、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建造。

胸怀“国之大者”,铸就大国重器。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研发大型深远海多功能救助船,是其中明确实施的重要任务。

不到一年时间,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马不停蹄完成了一系列研究和审核工作,“南海救103”轮2020年7月正式开工建造。

“船舶建造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而建造升级版的1.4万千瓦大型巡航救助船,不仅要创新谋划好主动力装置、科技设备、船舶结构等关键环节,还要实现指挥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监控系统等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突破。”张尚耀说,为挖掘救捞旗舰的最大潜能,南海救助局派出6名技术业务骨干组成现场监造组,开始驻厂,直到2023年10月31日才离厂,一干就是1100多天。

项目技术复杂,建造难度高,新型装备多,又面对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怎么办?监造组与船厂齐心协力,成立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开展技术谈判、设备认可、图纸审核、设备入库报验、船舶海试等系列工作,全力推进项目进度。

从机舱的舱底到驾驶台,“南海救103”轮上下共有11层,监造组成员每天跑上跑下数百趟。大到柴油机安装,细到焊缝质量,每一名成员都对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关键系统保持不定期巡检,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工作量大,周期又紧,每一天都在跟时间赛跑。”监造组高级工程师罗石京深有感触地说,建造现场最常见的场面就是,对造船厂“吹毛求疵”,同现场施工人员“斤斤计较”。

罗石京说,船型总体设计是一个多参数优化的过程。“各参数之间经常相互影响,有些甚至相互矛盾。尤其是一些新技术的应用,监造组成员也相对陌生。”罗石京举例说,比如,无人艇涉及到通信传输、环境感知、数据融合、运动控制、人机交互等多个专业领域,大家就一起学习探讨,充分考虑目标船型各种救助作业特性,循环优化设计,最终打造出海上“变形金刚”。

“说‘南海救103’轮是‘变形金刚’,主要是体现在其模块化支持功能。”张尚耀解释,不同的海上作业情形,需要救助船舶布设不同的搜救设备模块,“近期就计划拆卸A字架,为后续作业进行改装准备。”

坚决守好祖国南大门

“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

随着春运大幕的开启,“南海救103”轮这艘交通救捞新旗舰,将在海上交通安全保障中发挥重要作用,守护南海航路的畅通,展现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服务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南海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全球每年约有50%的商船航经南海。这里不仅是我国重要的海上能源战略通道,也是重要渔场。

然而,南海平均水深达到1200米,最大深度超过5500米,是我国近海中面积最大、水深最深的海域,特别是南沙海域常年气象险恶,飓风浪涌,航行风险极高。专业深远海救助力量的值守就显得更为重要。

“加快推进南海资源开发服务保障基地和海上救援基地建设,坚决守好祖国南大门。”交通人牢记殷殷嘱托,埋头苦干、担当奉献。

大洋深深,浩渺无垠。水深高达数千米,时常风高浪急,给船舶通航安全和海上作业带来严重安全威胁,也让风高浪急之中的应急救助力量面临生死考验。“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是交通救捞人始终践行的救捞精神。

翻开交通救捞发展史册,73年走过,让人难以忘怀的,有无数救捞人的无畏,还有救捞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救捞能力从江河近海迈向深海远洋。

据了解,中国救捞隶属于交通运输部,是唯一一支国家海上专业救助打捞力量。1951年8月24日,以清障打捞为主要任务的中国人民打捞公司于上海成立,标志着我国国家海上专业救捞队伍的诞生。

同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历经70多年的发展,如今,中国救捞已初步建成全方位覆盖、高海况运行、配置科学、反应迅速、处置高效的海空立体救捞网络,救捞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能力位居世界前列。

74艘救助船、142艘打捞工作船舶、20架救助直升机、23个救助基地、19支应急队伍动态待命,力求危难关头、紧急时刻,冲得上去、救得下来,潜得下去、捞得起来。截至2023年底,中国救捞共执行救助任务近2.4万起,救助海上遇险人员8.6万余名,救助遇险船舶5500多艘,成功打捞沉船1844艘。

为做好2024年春运期间保通保畅保安全工作,除“南海救103”轮外,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还在南海重点海域,动态部署了24艘专业救助船艇、4架救助直升机、9支应急救助队,24小时全天候值班待命,一旦有险情发生,将第一时间实施救助,确保海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决守好祖国南大门。(卢锐陆天李冰婷)

相关阅读:
  • 中国航展观察:谁是“最该追的星”

    原标题:中国航展观察:谁是“最该追的星”中新社珠海11月14日电题:中国航展观察:谁是“最该追的星”中新社记者李纯中国航展不仅是公众与“明星”装备、大国重器“零 ... 2024-11-14
  • 今天,大国重器闪耀珠海

    11月12日至17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将在广东珠海举行。据悉,本届航展空间由上届的10万平方米提升至45万平方米,新建2个新展馆,总共将启用13个展馆,室内 2024-11-12
  • 多款大国重器在江苏接连成功下线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近日,多款大国重器在江苏接连成功下线,多项技术实现突破,打破国外垄断。它们不仅将助力国家重大工程加快建设,也是江苏制造实力 2024-10-18
  • 走近大国重器丨水下穿越黄河天堑

    走近大国重器丨水下穿越黄河天堑

    济南黄岗路穿黄隧道项目成型隧道效果图。中铁十四局供图“山河号”盾构机始发现场。范成涛摄中铁十四局技术人员在“山河号”盾构机... 2024-10-12
  • 走近大国重器丨水下穿越黄河天堑 探访世界在建工程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

    走近大国重器丨水下穿越黄河天堑 探访世界在建工程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济南黄岗路穿黄隧道项目成型隧道效果图。中铁十四局供图“山河号”盾构机始发现场。范成涛摄中铁十四局... 2024-10-12
  • 人民军队与祖国同奋进共成长

    人民军队与祖国同奋进共成长

    原标题:人民军队与祖国同奋进共成长|《20041》20041,是国之重器,大国鲲鹏、振翅高飞。20041,是强军标识,祖国利益所至,我们使... 2024-10-03
正人先正己 正己先正心 国家卫健委: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人数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