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1月22日—26日、29日播出《法律讲堂》文史版系列节目《民法典的家风家教观》

来源:央视网

1月22日—26日、29日播出《法律讲堂》文史版系列节目《民法典的家风家教观》

1月22日播出不得已的送养

1月22日—26日、29日播出《法律讲堂》文史版系列节目《民法典的家风家教观》

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送养行为。当送养家庭突遭厄运,生活难以为继,或是收养人为了绵延子嗣和养老送终,都可以办理合理合法的送养或收养手续。那么这是否说明只要双方你情我愿,就可以将孩子送给他人抚养呢?为了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民法典对于送养人和收养人的条件作了哪些严格规定?若多年以后送养人思儿心切,想要回孩子再续亲情,他是否可以撤销之前的送养行为?

1月23日播出传承绿色家风

1月22日—26日、29日播出《法律讲堂》文史版系列节目《民法典的家风家教观》

“绿色原则”作为民法典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传承了天地人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理念。我们每个家庭,应该如何自觉践行勤俭节约的法律要求?如何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公民义务?民法典的“绿色条款”将如何助力绿色家风的传承?

1月24日播出非婚生子女的人生保障

1月22日—26日、29日播出《法律讲堂》文史版系列节目《民法典的家风家教观》

非婚生子女是指合法婚姻关系之外所生育的孩子。在古代,非婚生子女的地位远不如正妻和小妾所生的孩子,他们的人身财产权也没法得到有效保障。那么民法典对于非婚生子女的生存发展权是如何规定的?为了保障孩子健康成长,其亲生父母必须履行哪些义务?当非婚生子女长大成人后,他们对家庭财产的继承权与婚生子女是否有所不同?

1月25日播出亲子与亲情

1月22日—26日、29日播出《法律讲堂》文史版系列节目《民法典的家风家教观》

古有滴血认亲,今有DNA鉴定,从古至今,人们都十分重视亲子关系的真实性。亲子关系不仅事关家族血脉的稳定延续,也关系到个人的身份认同,以及家族财富的传承。按照我国民法典的规定,要确认或否认一桩亲子关系,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对于没有血缘的亲情,能否得到法律的保护?

1月26日播出父母如何寓教于行

1月22日—26日、29日播出《法律讲堂》文史版系列节目《民法典的家风家教观》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很多父母对孩子重“言传”轻“身教”,或者只“言传”不“身教”,从而产生了诸多不良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我国第一部关于家庭教育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后,父母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榜样,已经不仅仅是父母对孩子应尽的责任,也是法律要求每一位父母应尽的义务。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对父母如何培养孩子有着怎样的规定和要求?

1月29日播出再婚的幸福与烦恼

1月22日—26日、29日播出《法律讲堂》文史版系列节目《民法典的家风家教观》

婚姻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当一段婚姻走到尽头,在未来的日子里如果能重获人生伴侣,再开始一段姻缘,未尝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选择。然而即便是在现代社会,不少人仍对再婚抱有一些负面的看法,再婚后,愈发复杂的家庭关系也更容易产生家庭矛盾。那么怎样才能让再婚之缘更加稳固、长远?如何处理好家庭财产才能避免再婚家庭因财失和?

1月22日—26日、29日播出《法律讲堂》文史版系列节目《民法典的家风家教观》

主讲人:张力西南政法大学教授

总编导:张振华

编导:董秋利闫红岩

检察机关依法分别对马赞福、严俊、吕晓东、肖忠万提起公诉 2023年全国吸收外资1.1万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