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深圳机场国内客运量跃居全国第二 全年首次突破5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航班量均创新高

记者从深圳机场获悉,2023年,深圳机场航空主业发展全面“飘红”,客货运多项业务指标刷新纪录。机场全年累计实现旅客吞吐量5273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60万吨、起降航班39.3万架次,国内客运量跃居全国第二,年度货邮吞吐量、航班量及国内航线旅客量均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机场单日旅客量、航班量纪录,货运通航点总数等也创下新高,为深圳建设成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注入了新动力。

国内航线旅客年吞吐量相比2019年增长近7%

2023年,深圳机场织密国内、国际客运航线“两张网”。全年国内航线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5000万人次,达到5025万人次,相比2019年增长近7%,该指标排名跃居全国第二,创历史新高。据了解,目前,深圳机场高峰小时航班容量已获批提升至65架次/小时,位列国内双跑道运行机场首位。深圳机场新开通怀化、河池等国内航点,实现与林芝、喀什、包头直航,国内通航点数量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同时,深圳机场升级航空公商务快线服务,全新发布“深快线”品牌,在国内主要枢纽机场中首次联合35家航空公司和机场推出高品质航空快线产品。

国际客运业务也全面复苏。全年恢复、拓展了深圳至伦敦、巴黎、莫斯科等22条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线,国际及地区客运通航点达到35个,实现与五大洲复航,每周进出境计划客运航班超过670班。其中,伦敦、罗马、新加坡等8条国际航线航班密度已超过2019年水平,为深圳扩大与全球主要城市间的交往搭建起了“空中通道”。

航线恢复拓展带动机场航班量、旅客量持续增长、高位运行。目前,深圳机场每周计划航班量超过9100架次,其中客运航班量超过8200架次,超过2019年水平。2023年,深圳机场单日客流量最高达到18.4万人次、单日航班量最高达到1235架次,两项指标均创新高。

国内货运量领跑全国

2023年,深圳机场货运业务也呈良好发展态势,全年货邮吞吐量达160万吨,同比增长6.2%,其中国内货运业务和跨境电商业务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形成深圳机场货运高质量发展的“双增长极”,为深圳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物流中心建设注入了新动能,也为深圳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深圳机场加快构建“国内主要城市一日达”的航空物流网,并发挥国内航线网络和运力优势,加强与国内机场、航空公司和物流公司等农产品航空运输上下游企业沟通合作,以西北、西南地区水果、鲜花等特色农产品运输为切入点,推出“深疆空中丝绸路”“云鹏似锦”等特色农产品空运服务项目,启用海吉星前置仓,积极培育做大农产品货物空运规模,全年各类农产品运输量同比增长超20%。同时,全力服务国内头部物流商在深运营发展,引进京东设置深圳机场操作专区,扩大跨越速运进港操作专区,形成国内货运发展合力。全年国内货邮吞吐量达83万吨,连续四年稳居全国第一,同比增长13.7%。

国内货运业务稳增长的同时,深圳机场从航线网络、市场拓展、基础设施、业务创新等方面积极服务深圳制造和特色产业“出海”,并重点发力跨境电商业务发展,打造航空货运高质量发展新动能。2023年,深圳机场新开、加密列日、圣保罗、巴黎、阿什哈巴德、墨西哥等15条国际全货运航线,其中包括9条跨境电商空运专线。启用国内首个航空跨境电商处理专区,吸引菜鸟、云途等跨境电商头部企业入驻开展业务,国内率先实施跨境电商带电货物运输试点,新启用国际进港冷库,冷链货物保障能力提升近两倍,新建成东区国际货运转运中心等三个重点物流设施,新开中山、江门、东莞、广州增城等货运前置仓,强化服务、辐射大湾区产业发展能力。多措并举下,深圳机场全年国际及地区货邮吞吐量达77万吨,其中空运跨境电商业务量同比增长80.3%,跨境电商整体运输实效领跑国内,为全球经贸发展注入新动能。

目前,在深圳机场运营货运航线的国内外货运航空公司达到23家,货运航线通航点达到59个,创历史新高,其中国际及地区货运航线通航点达37个,覆盖全球5大洲、25个国家和地区,可基本实现深圳始发的国内货物1天送达,国际货物最快2天内送达亚洲各主要城市、最快3天内送达全球其他主要城市的目标,为深圳跨境电商企业开拓全球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

深圳机场国内客运量跃居全国第二 全年首次突破5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航班量均创新高

港口新线开通忙多式联运双循环

新年新气象,好事接踵到。深圳全力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物流中心。港口方面,深圳港盐田港区、大铲湾港区进入新年就各开通一条新航线;低空方面,《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相继出台;空港方面,一批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陆续建成。

深圳港,日夜不停连接中外沟通世界

南国春来早,港口涌春潮。1月1日,由金星轮船运营的亚洲区内航线SXT正式挂靠大铲湾港区,进一步织密码头的亚洲区域航线网络。

金星轮船调配两艘船舶运营SXT航线,每周日挂靠大铲湾码头。每艘船舶载运量初期为1100个标准箱,后期将提升为1700个标准箱。由大铲湾港区前往柬埔寨西哈努克、泰国曼谷及林查班分別需时4天、5天和7天。

近日,在嘹亮的汽笛声中,满载内外贸同船运输集装箱的“鸣航006”从新会港启航,驶往深圳港盐田港区,抵港后中转国际班轮发往世界各大港口,标志着新会港直达盐田的驳船航线顺利开通,为江门市新会区的工厂和进出口企业再添一条经济环保、便捷高效的水路运输通道。

日前,比亚迪“EXPLORERNO.1”汽车运输滚装船在深汕小漠国际物流港举行了交船、首航仪式,本次首航的EXPLORERNO.1是比亚迪的第一艘汽车滚装运输船,长199.9米,拥有7000个标准车位,应用了最新LNG双燃料动力技术,适应多元航线需求,适装各种新能源车辆。这将助力中国造比亚迪的汽车更好销往全世界。该船乘风破浪,将有力推动深圳港的汽车出口业务增长,有关方面数据显示,深圳港全年汽车海运出口超7万辆,同比增长350%,其中小漠港出口汽车突破两万辆,正朝华南汽车外贸滚装主枢纽港迈进。

在世界经济低迷背景下,作为外贸大港,深圳港去年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统计显示,2023年,深圳港口货物吞吐量超2.8亿吨,同比增长5.22%,集装箱单箱平均货值增长约6%,集装箱重箱吞吐量超1870万标箱,同比增长1%。全年深圳港累计开通组合港10个、内陆港2个,实现大湾区内地9市和全省7大关区组合港全覆盖,深圳港水水中转集疏运比例提升至29%。

深圳机场,建成投用一批重点物流设施

记者近日从深圳机场获悉,深圳机场东区国际转运一号货站、机场南货运区货代一号库、机场南区新国际货站一期等重点物流设施正式投用,预计每年给机场新增国际货物处理能力37万吨,将为深圳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物流中心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了解到,此次投用的机场东区国际转运一号货站项目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将主要用作国际物流巨头中外运敦豪货运(DHL)仓储集散中心,是其打造华南航空快件枢纽的重点项目,项目启用将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深圳机场货物集散与分拨能力,提升场地资源价值,促进深圳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临空商贸及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南货运区货代一号库建筑面积约8.7万平方米,将传统物流运输业务和电商等新业务融于一体,是集货物存储、分拣、集散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物流项目,启用后将大幅提高国内航空货运代理人的作业效率,满足快件等航空货运新业务对时效性、运作效率的较高要求。

而南货运区新国际货站一期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将主要用于保障国际普货业务,服务航空公司及货运代理人。

据介绍,聚焦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需要,深圳机场前期制定了系统性的物流设施规划,启动了总投资超50亿元、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的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年货邮保障能力超150万吨。除了此次新启用三个重点物流设施,深圳机场还启用了航空跨境电商企业处理专区,每年新增航空快件及跨境电商货物处理能力20万吨。目前,深圳机场前期规划的重点物流设施,近七成已建成投用,物流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构建全面提速。

在加快一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深圳机场去年还从航线拓展、业务创新等多方面助力深圳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物流中心。全年新开及加密列日、圣保罗、巴黎、阿什哈巴德、墨西哥等15条国际货运航线,突破了航线连通南美、中亚的空白,辐射全球能力进一步增强。截至去年12月,深圳机场全货机通航点达59个,全年累计货量突破160万吨,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打造全球物流中心的重要内容,2023年,深圳利用制造业和物流业发达的优势,全力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无人机配送业务成行成市领先全国。深圳交通运输局低空经济专班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在3000米以下低空,新开通无人机航线77条,新建无人机起降点73个,完成载货无人机飞行量60万架次,飞行规模全国第一。

班列、高铁和地铁齐发力,物流循环更通畅

深圳是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支点。2023年,“湾区号”深圳中欧班列共开行188列,发运货物13万吨、货值46亿元,新增搭载班列开展进出口业务的企业1140家;新增开行深圳-喀什班列,参与搭建“中吉乌”国际多式联运新通道。

2023年,深圳发挥高铁枢纽优势,加快拓展“高铁+物流”业务,全年总货运量近1万吨。不仅如此,深圳还开发发达的城市地铁网资源,启动“地铁+物流”新模式,利用地铁送快递,日均业务量达3000票。

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召开 深圳稳步拓展“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新领域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