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画里有话 | 让古老文字焕发新生机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画里有话

近日,参加第三届世界华侨华人工商大会的50余位海外华商代表走进河南安阳,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图为海外华商代表观看中国文字博物馆里的甲骨纪事。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画里有话

近日,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织北幼儿园、晟舍幼儿园的小朋友与幸福邻里中心的老年人,通过剪纸、写福字、舞龙等体验传统文化,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甲骨文怎么讲更有趣?一个“95后”小姑娘李右溪(网名)在短视频平台向这个冷门专业发起了挑战。她从“斗”字开讲,诉说一个个汉字背后那段属于自己的生命轨迹,如今在短视频平台已有60多万粉丝。前不久,央视新闻频道以《当好传播甲骨文知识的“中间人”》为题推出专访,讲述她努力让古老文字焕发新生机的经历。

最近,不少传播传统文化的短视频火出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创新载体和方式,进入公众视野,受到网民热捧。除了李右溪讲甲骨文,还有央视制作的《“字”从遇见你》系列短片,单集4至5分钟,从一个汉字的变化和发展,讲解《山海经》等古籍背后的历史与故事;还有的短视频创作者从当下人们普遍困惑、广泛关注的问题中寻找选题,再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切合的人、事、物,例如苏东坡的故事、李白的诗歌、庄子的言行等来探讨这些问题,等等。当历史和现实对接,传统文化变得鲜活,人们自然而然就产生共鸣。

把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浅出地呈现出来,离不开创作者背后付出的大量工作。以李右溪为例,她本身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甲骨文方向毕业的研究生,有着深厚的知识储备,为了做好短视频依然扑在殷墟甲骨文数据库、《甲骨文词义论稿》《实用甲骨文字典》等平台和材料中挖掘选题,每次写脚本都会查阅相关论文、书籍。同时,毕业后在新媒体公司做短视频编导的经历让她掌握了短视频流量密码。二者结合让甲骨文这门古老学科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有意思、有内容、有深度,好的短视频既保留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又穿上了现代传播的新衣,这种创新值得推广。相信这种形式能再次掀起大家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在传播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相关阅读:
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秘书长白金明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省纪委监委派驻贵州能源集团纪检监察组:开展驻点监督提升监督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