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宫黄韭致富一方

来源:河北省政府网站

□记者魏亚慧

“抓紧把今天的黄韭备出来,一会儿快递就过来装车。”1月4日,记者驱车来到南宫市丹绿丰韭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黄韭生产基地,一排排塑料拱棚排列整齐,远远就听见负责人关元成正在安排备货。

走进塑料拱棚,整片的黄韭鲜嫩欲滴,韭香扑鼻。喷水、割韭菜、捋韭根、装盆……不一会儿,一捆捆黄韭、一箱箱黄韭盆景在村民的辛勤劳作下,新鲜“出炉”了。

“我们南宫的黄韭,茎白叶黄,叶尖微绿,吃起来特别鲜嫩。”关元成一边收割黄韭,一边向记者讲解黄韭的营养价值,“黄韭里面有多种维生素和蛋白质,还有杀菌的功效。”

南宫市是全国闻名的“韭菜之乡”。据悉,南宫黄韭有几百年的种植史,当地土壤偏碱性,且浅层地下水丰富,种植韭菜有天然的优势。2017年9月,南宫黄韭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1年,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确定南宫市为“南宫黄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58岁的关元成不仅是南宫丹绿丰韭菜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也是南宫小关村的村党支部书记。种植黄韭,他有着30多年的经验:在春天播下韭菜籽,长出的韭菜全年不收割,营养全部储存到根部,等到入冬后起出韭菜根,在黄韭窖里避光种植,控制好温度和湿度,才能长出颜色黄嫩、气味浓郁的黄韭。

以前,村里一家一户分散种韭菜,由于没有统一管理和品牌,走批发压价严重。为了改变这种现状,2008年,关元成和49户农民成立了南宫丹绿丰韭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合作社的黄韭种植规模扩大了,价格也翻倍增长,畅销邢台各地。

关元成并没有满足于此,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本地有人把韭菜根装到盆里销售,于是自己也开始研究,在比较了木质、陶瓷、树脂等花盆材料之后,最终选定了轻便又易造型的塑料来作为花盆,形成了现在长50厘米、宽30厘米的黄韭盆景。

“现在合作社生产基地面积有30亩,年产黄韭100多万公斤,盆景10多万盆,合作社露天栽种韭菜流转土地500多亩,100多人在这儿打工。”关元成对记者说。

种植户赚钱,村民也跟着沾光,流转土地有租金、基地打工赚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黄韭成了村民发家致富的“法宝”。

在关元成的带动下,村里有一半以上的村民都种植韭菜,售卖黄韭盆景,跟种植普通农作物相比较,每亩地能增收2.5万元。说起未来的发展,关元成充满了信心,“今年,我们准备尝试一下直播带货,让南宫黄韭也成为互联网的爆品!”

近年来,南宫市持续发展黄韭特色产业,在推进黄韭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的基础上,还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引导农民发展盆栽黄韭产业,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扩展黄韭销售渠道,带动农民增收,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截至目前,南宫年产黄韭3000吨、黄韭盆景200万盆,线上线下的产值超过2亿元,主要销往东北、京津冀等地区。

“为促进南宫黄韭产业向上下游延伸,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拉长农民增收链,开展试验育种、产品创新、产旅互动等方面的研究攻关,引进南宫黄韭精细化、绿色化、品牌化、集团化项目,打造‘万亩黄韭种植基地’。”南宫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立峰说。

相关阅读:
“北戴河福卡”巧解养老题 选前最后一夜,蓝绿白发起最后冲刺丨湾区望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