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河北食用豆品种上新

来源:河北省政府网站

(记者吴苗苗)绿豆、红豆、芸豆……小小的食用豆,在大田里是并不起眼的作物,却深受人们喜爱。为了破解育种“密码”,助力食用豆产业发展,河北农林科学院的专家们几十年如一日,奔波在田间地头与实验室之间。近段时间,食用豆研究团队在抗豆象食用豆品种的选育方面又取得新突破。

“食用豆主要是指除大豆、花生以外,以食用籽粒为主兼做蔬菜的豆类作物的总称。作为食用豆种植的主产省份,河北主要种植小豆、绿豆、豌豆、蚕豆、芸豆和豇豆等。”1月3日一早,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食用豆研究团队主任田静就开始在试验棚内忙碌起来。

田静告诉记者,食用豆在收获以后,容易被一种名为豆象的小黑虫蛀空。豆象是危害食用豆类的主要仓储害虫,一般造成的危害损失率达30%-56%,二次侵染损失率可达100%。

“找到抗豆象基因,解决食用豆易生虫的问题,是我们长期以来一个研究的重要方向。”田静说。

为此,食用豆研究团队开展了食用豆分子育种、抗豆象资源创新等研究工作,利用搜集引进的野生种、近缘野生种资源,配置远缘杂交和种间杂交组合,通过应用桥梁亲本、组织培养技术和南繁加代,创新小豆、绿豆抗豆象新材料,获得突破性进展。

“冀绿15号是我们选育的高抗豆象绿豆品种,具有早熟、稳产、直立抗倒、结荚集中、成熟一致等特性,籽粒饱满整齐,商品性好,也是河北省第一个抗豆象品种。”田静手里捧着一颗颗绿豆微笑着说。

近年来,针对食用豆病虫害增多加重,加工专用品种缺乏等新“卡脖子”问题,食用豆研究团队不断探索研究,又培育了一批适宜机械化轻简栽培、抗性强、品质优、产量高的突破性品种和营养功能、食用与加工特性突出的专用品种。

据了解,目前,食用豆研究团队培育了冀红、冀绿、冀豇等30个食用豆品种,育成品种适应范围广,除适宜河北省种植外,还在北京、天津、山东、新疆等适宜区域种植,在我国食用豆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今后我们将继续针对市场与生产需求,以多抗、高产、适宜机械化收获等专用型品种为育种目标,将传统育种手段与现代育种技术相结合,选育更多更优质的食用豆新品种,为轻简高效栽培提供品种支撑。”田静满怀信心地说。

相关阅读:
“潜水冠军”做客衡水湖 石家庄湾里庙的流量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