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曲阳深挖非遗产业文化与经济双重属性

来源:河北省政府网站

曲阳深挖非遗产业文化与经济双重属性

一石一瓷“指尖”致富

(见习记者赵鹏伟通讯员唐笛刘洁崔凯杰)近日,记者走进曲阳县东羊平村河北翰鼎雕塑集团雕塑车间,泥塑、打磨、雕琢……在一系列步骤的操作下,一个活灵活现的生肖龙雕塑文创作品展现在眼前。

在该公司二楼直播间内,两名电商主播正在直播销售生肖产品,一派热闹的销售场景。

“马上就要到龙年春节了,这几天,我们十几个工人在赶制一批生肖龙的雕塑文创作品,希望赶在节前加工出来,打入市场,增添节日氛围。”雕刻工人张军说道。

与传统的石雕作品不同,他们制作的生肖龙作品,结合了两种国家级非遗技艺——石雕和定瓷烧制技艺。

原来,为了推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让非遗技艺更好地走进千家万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河北翰鼎雕塑集团首席技师高英坡尝试将定瓷与雕刻“嫁接”,运用定瓷的材料替换掉传统的石刻材质,在定瓷的坯体上雕刻,让雕刻技艺更加灵活地借助定瓷丰富的器型和实惠的材质走进千家万户。

“目前,公司从事这项工作的工人近20人,他们都是附近的村民,经过简单培训后都可以顺利上手。”公司负责人郭金坡说。

曲阳县现有定瓷企业工坊200余家,从业人员1万余人,产值近2亿元,带动全县5个乡镇近万人致富增收。

从曲阳县城驱车向南,一条10公里的公路两侧,分布着大大小小2000多家雕塑企业,每家企业的门口放着或大或小的雕塑作品,有传统人物造像、石狮子、鱼缸等各式各样的产品,十分震撼。这些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值近百亿元。雕刻工人每天工资就能达到300—1000元,带动该县10个乡镇10万余人进入雕塑产业,上万个家庭实现勤劳致富。同时,该县的雕刻产业还辐射带动了唐县、阜平县、新乐市等周边县市的雕塑产业发展和群众就业。

一石一瓷,作为曲阳县最为著名的文化名片、千年文化技艺,在新时代产生交融、碰撞,让艺术融入生活,走进大众生活。

2022年,曲阳县成功入选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被列为国家级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试点。2023年,曲阳县发展雕刻定瓷产业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模式,被评定为全国“一县一品”乡村特色文化艺术创新发展类典型案例。

近年来,曲阳县深挖非遗产业文化与经济双重属性,把促进更多农户增收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培植非遗工坊、打造劳务品牌、设立激励基金、开展传统技艺与电商销售培训,帮助10万余人稳定就业,与2895户脱贫人口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使原本“小众”的传统技艺不断扩容,带动“大众”增收,成功将传承千年的“指尖技艺”转变为“指尖经济”,实现乡村发展与文化繁荣双提升。

相关阅读:
人民日报评论员: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雄安新区出台惠企惠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