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光明:重点项目带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1月2日,新年开工第一天,全市2024年首批新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光明区举行,为做好全年各项工作打响“发令枪”。

跑起来、抢时间、争一流,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在光明勃发升腾。

光明区此次集中启动重点项目32个,总投资超195亿元。这些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增强光明的产业集群竞争力、区域发展承载力、招商引资吸附力。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走势。光明区聚焦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目标使命,围绕信息、生命科学、新材料三大方向,立足制造业强区本底,充分发挥光明科学城创新优势,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重点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喜人。其中,超高清视频显示、新材料集群规模突破1000亿元,高端医疗器械集群规模突破500亿元、合成生物产业集群总估值突破270亿元。

昂扬向上发展态势,带来奔涌向前的发展动力。从大抓产业空间整备、精准招商引资、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到全力做好企业服务、推动科技赋能、扩大有效投资,光明区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最好结果,坚定跑赢2024年的信心和底气。

大片区牵引大项目,打开无限发展空间

当日集中开工仪式,位于光明区全力打造的平方公里级新兴湖科技产业社区,这片平坦开阔的产业用地上,一批重点项目即将拔地而起。该片区实施面积1.3平方公里,已全面完成土地整备,释放产业用地61公顷,已落地飞荣达、科曼医疗等三个优质项目,建成后将贡献产值350亿元。

这是光明大抓产业空间整备的一次生动实践。自2022年开始,光明区系统梳理全域低效工业用地38平方公里,统筹推进“6+8”连片产业空间攻坚,两年累计释放连片产业用地2.15平方公里,未来两年将进一步释放连片产业用地1.05平方公里。

光明区率先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公开选择开发主体+净地出让”模式,以明湖智谷智能传感新型产业社区为例,规划面积1.95平方公里,该项目已全面进入建设实施阶段,将打造成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示范项目。

光明在全市率先探索国有已出让用地再开发模式,凝聚“党建引领+兵团攻坚+国企参与”攻坚优势,以白花半导体新型产业社区为例,9个月整备产业用地56公顷,为打造半导体新型产业社区提供了充足空间。

以大片区牵引大项目、大项目带动大投资。2023年,光明区固投首次突破千亿元,近5年年均增速约18%,市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115%。2024年,光明区将持续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抓好新兴湖科技产业社区等七大重点片区建设,力争全区完成固投1100亿元以上。

精准招商引资赋能,优势产业集群规模攀升

以高品质空间静待优质产业,光明区建立全员招商机制和市场化招商机制,大抓精准招商引资。2023年,光明区坚持“心诚+行程”,落实“五个千万”,全年新引进落地项目727个,包括世界500强项目12个、上市公司项目27个、央企国企项目19个、专精特新企业23家、优质外资项目33个。

以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为例,光明区在迈瑞科技、科曼医疗等本土优质企业基础上,编制全球、全国招商地图,引进落地国药通用、海尔大健康、华润医疗等世界500强企业,以龙头企业招引,壮大产业集群规模。同时,依托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引进行业高层次人才42人,推动重点企业建成省级创新平台12个、市级创新平台6个。此外,光明规划建设6平方公里的玉塘高端医疗器械先进制造业园区,认定总建筑面积约143万平方米的8个医疗器械特色产业园区,为产业发展提供高品质空间。

聚焦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光明区加强优质资源导入,编制全球、全国招商地图,成功引进德融宝(德国)、柯力传感、汉威科技等企业44家。同时,在明湖智谷定制化建设大湾区智能传感新型产业社区,项目一期38万平方米空间预计2025年交付使用,已提前招引意向落户企业17家。此外,强化产业生态建设:设立德融宝全球竞争力中心,链接引进欧洲传感器企业;推动MEMS中试线加快建设;落户总规模50亿元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基金;成功举办两届全球传感器发展大会,累计吸引超1500家企业参与,42个项目现场签约,促成采购订单1.1亿元。

企业引进来,要留得住,更要发展好。光明全力构建全新的企业服务机制,一方面,帮助企业找市场、找空间、找资金、找人才。另一方面,开展龙头企业“一企一策”精准服务,组建服务工作专班,千方百计解决企业各种个性化诉求。

2024年,光明区将锚定新目标,全力争取全年最好的发展结果。在招商引资方面,力争新增落户企业400家以上,世界500强等优质企业60家以上。

科技赋能,科研经济发展新范式蔚然成型

2023年,光明科学城创新载体建设加速推进,深圳医学科学院正式成立,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等大科学装置正式启用,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获批建设,中兵智能创新研究院(深圳)、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深圳生物制品前沿创新中心等大院大所成功引进,创新引领产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沉甸甸的数据最有说服力,光明区2022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7.16%,研发投入102亿元,较2018年增长126.6%。2023年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2150家,较2018年增长117.6%。

在全力推动科技赋能上,光明发挥大科学装置的战略导向和应用支撑功能,如吸引蒙牛乳业依托合成生物设施开展新产品开发。发挥大院大所资源配置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作为全国人形机器人链主企业的中兵集团,在光明建设创新研究院。协同高水平大学推进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如联合香港理工大学共建深圳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搭建成果转化平台开展工程验证和小试中试,推动华星光电、贝特瑞等龙头企业建设产业中试基地。

光明区积极发展科研经济,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圳湾实验室全球首创移动式可穿戴脑部PET,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合成所“人体免疫系统发育图谱绘制”入选2023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三环电子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入选国家“首台(套)”,贝特瑞长循环硅基负极材料技术全球领先。

同时,做强科技金融示范支撑,发起成立光明科学城母基金和种子基金,落地总规模75亿元的智能传感、合成生物、脑科学等产业基金。

此外,推动科创体制机制改革,支持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等科研院所推进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和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争取科技部支持在光明科学城开展科研仪器设备类人才评价试点。

2024年,光明将推动科技全面赋能产业发展,力争国高企业增至2300家,研发投入强度达8%以上。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跑赢2024年,光明区将不断积蓄新动能、拓展新优势,为深圳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相关阅读:
深圳发布推动社会金融发展意见 百亿级储能基地落地深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