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四川:三方面发力建设医保长效机制 降低群众就医负担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12月2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发布会,介绍四川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情况。据四川省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近两年新增38项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目前共计436项;探索开展128个中医优势病种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适时在四川全省推广;四川省中医药定点机构达3336家,方便了群众享受便捷的医保服务。

发布会上,四川省医保局副局长彭波介绍了四川省在建立医保动态调整机制,完善适合中医医保制度政策,扩面降价降低群众个人费用负担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在完善医疗服务项目动态调整机制方面,四川省每年开展新增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立项和定价评审,近两年新增38项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中医类项目数达436项;优化中医药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每年按程序优先将中医类项目纳入调价范围,2022年四川省累计调增300余项中医项目收费价格。支持公立医疗机构中药饮片加成25%,鼓励使用中医药;实施医院制剂动态调整机制,每年开展省内医院制剂医保目录调整,并实行医疗机构自主定价,目录内现有中药制剂2685种。

逐步完善适合中医的医保支付政策,推动中医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在按病种付费中适当提高中医医疗机构、中医病种的系数和分值;建立中医药临床应用激励机制,将中医药诊治率与医保付费挂钩,鼓励开展中医药服务;推进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指导市(州)探索开展128个中医优势病种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适时在全省推广。

进一步推进扩面降价,降低群众个人费用负担。持续增加医保定点中医药机构,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全省中医药定点机构达到3336家,方便了群众享受便捷的医保服务;扩大中医药医保支付范围,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中医项目、中药纳入医保支付,按乙类管理药品的个人先行自付比例降低到10%,有效减轻群众费用负担;积极实施职工医保门诊共济的政策,参保职工在门诊治疗使用符合条件的中医药可纳入医保支付;推进中成药省际联盟带量采购。两批次集采中选的31个品种平均降幅超过45%,让群众用上价廉优质的好药。

相关阅读:
四川中医药: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 川药年综合产值突破1200亿元 创业板指涨幅扩大至4%,两市超4600股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