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年终报道·2023振奋中国 | 奋楫扬帆,中国经济笃定前行

2023年

中国经济发展历程

注定不平凡

年终报道·2023振奋中国

↑7月3日拍摄的苏州工业园区(无人机照片)。苏州工业园区常年领跑全国,专注实体经济,筑链强链延链,正成为全球工业地标。新华社记者李博摄

↑9月10日拍摄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张江片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方喆摄

↑9月10日拍摄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张江片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方喆摄

年终报道·2023振奋中国

↑9月30日拍摄的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雄安新区总部(无人机照片)。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年终报道·2023振奋中国

↑5月26日拍摄的广东省湛江市徐闻港(无人机照片)。自2020年徐闻港开港运营以来,粤琼两地海上航程缩短一半,只需约1小时就能到达对岸。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11月27日在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拍摄的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蒲晓旭摄

↑11月27日在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拍摄的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蒲晓旭摄

年终报道·2023振奋中国

↑8月30日,“中外运海口”轮缓缓驶离山东港口青岛港,驶向印度钦奈港(无人机照片)。今年以来,山东港口青岛港“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箱量保持两位数增长。新华社发(张进刚摄)

年终报道·2023振奋中国

↑11月24日,两艘货轮在广西钦州港集装箱码头下卸集装箱(无人机照片)。借助向海经济的蓬勃发展,钦州港从地区性港口向国际化港口迈进、从港口枢纽向通道枢纽升级。新华社记者张爱林摄

年终报道·2023振奋中国

↑7月11日,在江苏省太仓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一批新能源汽车即将通过专用框架运输方式出口(无人机全景照片)。长江经济带是汽车产业的重要集聚地,这里生产制造和出口的新能源汽车日渐成为中国出口的“金名片”。新华社发(计海新摄)

年终报道·2023振奋中国

↑12月8日拍摄的广东鹤港高速高栏港枢纽(无人机照片)。全长34.5公里的鹤港高速东连港珠澳大桥西延线,西接黄茅海跨海通道,共同组成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交通主干线之一。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

年终报道·2023振奋中国

↑11月28日,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主线正式贯通,这是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东塔及西人工岛(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年终报道·2023振奋中国

↑11月28日,X8155次中欧班列在西安国际港站等待出发,将开往德国汉堡。这标志着中欧班列(西安)自2013年11月28日开行首趟以来,已累计开行十年,开行总量达20897列。新华社记者邹竞一摄

依靠创新驱动积蓄发展动能在绿色升级中不断显现新气象

↑11月4日,我国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命名交付,将开启从上海出发的东北亚航线。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11月4日,我国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命名交付,将开启从上海出发的东北亚航线。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12月18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正式命名为“梦想”号。这是在广州拍摄的命名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黄国保摄

↑12月18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正式命名为“梦想”号。这是在广州拍摄的命名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黄国保摄

年终报道·2023振奋中国

↑5月28日拍摄的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停机坪拍摄的C919飞机。当日,由C919大型客机执飞的东方航空MU9191航班平稳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标志着该机型圆满完成首个商业航班飞行,正式进入民航市场,开启市场化运营、产业化发展新征程。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年终报道·2023振奋中国

↑10月11日,“三峡氢舟1”号行驶在长江湖北宜昌水域(无人机照片)。我国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示范船“三峡氢舟1”号10月11日在长江三峡起始点湖北宜昌首航。这标志着氢燃料电池技术在我国内河船舶应用实现零的突破。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年终报道·2023振奋中国

↑9月13日拍摄的辽宁大连庄河海上风电项目。近年来,东北三省围绕资源优势加速布局清洁能源。由一座座陆地、海上风场,光伏和生物质电站提供的绿色电能,正在东北能源供给中扮演重要角色。新华社记者杨青摄

年终报道·2023振奋中国

↑7月24日,在长庆油田苏里格气田一处钻井平台旁,牛羊悠闲地吃着草(无人机照片)。中国石油长庆油田苏里格气田处于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审旗,毛乌素沙地腹地,为我国目前已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是保障京津地区、内蒙古周边区域的主力气源地。新华社记者王毓国摄

年终报道·2023振奋中国

↑6月22日拍摄的四川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无人机照片)。我国第三大水电基地雅砻江流域清洁能源基地是国家规划的大型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基地装机总规模超1亿千瓦。新华社记者薛晨摄

年终报道·2023振奋中国

↑7月18日拍摄的由中铁武汉电气化局研制的氢能源地铁施工作业车。据了解,该作业车采用氢燃料电池与锂电池混合动力系统提供牵引动力,运行时没有废气和噪音,排放物为水,能应用于地铁、隧道、矿山等相对密闭的环境。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年终报道·2023振奋中国

↑11月28日,工作人员在内蒙古中科超算科技有限公司对设备进行巡检。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新区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培育以大数据、云计算为特色的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新华社记者李志鹏摄

↑11月20日,参观者在2023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创新成果展上参观。新华社记者伍志尊摄

↑11月20日,参观者在2023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创新成果展上参观。新华社记者伍志尊摄

年终报道·2023振奋中国

↑1月11日,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经开区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的路特斯全球智能工厂,工人在流水线上作业。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年终报道·2023振奋中国

↑8月9日,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浙江公元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操作全自动焊接机生产太阳能电池片。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8月16日,一名女士在北京举办的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与智能机器人握手。新华社记者彭子洋摄

↑8月16日,一名女士在北京举办的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与智能机器人握手。新华社记者彭子洋摄

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畅通国民经济大循环

经济运行整体呈现恢复向好态势

年终报道·2023振奋中国

↑10月14日,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会盟镇黄河岸边的下古村,农民收获大豆。今年,我国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新华社发(李卫超摄)↑9月14日,游客和市民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马岭河夜间消费聚集区休闲。今年以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不断丰富夜间经济消费业态,让商圈人气“聚”起来、商家“火”起来、夜晚“亮”起来、群众生活“乐”起来,激发旅游市场在烟火气中持续焕发活力。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年终报道·2023振奋中国

↑12月17日,滑雪爱好者在湖北神农架国际滑雪场滑雪。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为当地冰雪产业的发展提供优质资源。新华社记者伍志尊摄

策划:鱼澜

视频:郝昭李梦娇

编辑:黄晓勇宋为伟黄臻张浩波

举报/反馈

责任编辑:刘鹏林

相关阅读:
人形机器人能够“咖啡拉花”,北京上海深圳加快布局、创新发展 古时雄关漫道 今朝动能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