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乡村行·看振兴丨从万元到百万元,看卡子村的振兴“三级跳”

新华社银川12月15日电题:从万元到百万元,看卡子村的振兴“三级跳”

新华社记者张宋红、任玮

西海固的冬天,土地休眠,人却不闲。一大早,宋有龙就到村里的菌菇大棚开始每天例行的“叫醒”服务——打开通风口,给菌棒提供充足的氧气进行呼吸和新陈代谢。“这是今年最后一茬了,管得精细些,品质就有保障,能卖上好价钱。”

宋有龙,宁夏固原市泾源县香水镇卡子村党支部书记,是有近20年工作经验的老村干部,也是十里八乡第一个带头种菌菇的人。

卡子村的菌菇大棚里,一根根菌棒整齐排列。新华社记者任玮摄

卡子村的菌菇大棚里,一根根菌棒整齐排列。新华社记者任玮摄

“这是个好东西啊,只要人勤快、管得好,种出的鲜香菇一斤能卖8块钱,晒干了一斤能卖40块钱。”宋有龙说,从2023年5月收获第一茬菌菇以来,9座香菇棚、1座木耳棚已经为村集体带来48万元收入。

发展菌菇产业,宋有龙底气很足。卡子村的菌菇集中在5月至9月上市,这个时间段其他产菇地区温度偏高不适宜菌菇生长,而泾源县夏季平均气温低,空气湿度大,种植菌菇正好可以错季上市,卖得好价。

菌棒上长出一朵朵香菇,撑起卡子村的“致富伞”。新华社记者任玮摄

菌棒上长出一朵朵香菇,撑起卡子村的“致富伞”。新华社记者任玮摄

“今年村里新建了13座大棚,现在还剩两棚草莓能赶在春节前上市,估计还能入账16万元,算下来村集体全年收入能突破130万元。”岁末年终,宋有龙越盘账越高兴,这一年忙活下来,村集体经济收入较上一年的13万余元翻了近10倍。

卡子村党支部书记宋有龙展示干香菇。新华社记者任玮摄

卡子村党支部书记宋有龙展示干香菇。新华社记者任玮摄

2021年,村集体没啥产业,只有100亩青贮玉米卖出去赚了5万元;2022年,村集体扩种青贮玉米,建起“出户入园”养牛场,年收入13万余元;2023年,“特色养殖+光伏发电”“中蜂繁育+休闲观光”“设施农业+特色采摘”的多产融合模式,让卡子村的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有了新思路、新方向。

3年时间,卡子村完成了从“万元级”到“十万元级”再到“百万元级”的“三级跳”。村集体的钱袋子鼓起来,开始为更多村民谋福利。今年9月,卡子村将农村老人尤其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纳入新一年的“民生计划”。

村民陈奴思的大儿子今年考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临开学前,收到了村里发的1000元奖金。“村里给考上大学的娃娃每人发了1000元,这么多年来这是头一次,给娃娃们高兴坏了,这是对他们好好学习的一种激励。”陈奴思说,村里现在产业发展的劲头大得很,村集体有了收入,通渠修路、美化亮化,村容村貌一年一变样。

一村好不算好,村村好才兴旺。找准发展路子的卡子村,开始带动全镇其他17个村“组团发展”。“现在已经跟17个村都签好了协议,每个村首批发展30户种菌菇,我们按市场价收购,不让他们为销路发愁,预计能带动每户增收1万元。”宋有龙说,等第一批村民尝试成功后,相信会有更多人参与进来。

“村村联合”“村社联合”“村企合作”“村校联合”……在泾源县,像卡子村一样“卡点”乡村振兴节奏的村子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一村多业”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每个村均有两个以上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2023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399万余元,同比增长49%。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吸纳119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带动6540户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户均增收3000元左右。

新年临近,卡子村也有新目标——把优质菌菇卖到更大市场。“北京一家大型蔬菜市场的负责人之前来村上考察过菌菇产业,认可我们的品质,但因为产量小没法满足供货要求。明年18个村一起种菌菇,供货量应该就没问题了。”宋有龙说,春节过后,他准备亲自去趟北京,探探路、闯市场。

(本文来自于新华网)

成都地铁官微被指因“诬陷偷拍事件”内涵网友住嘴 当地称已接到投诉 中央环保督察:福建龙岩、泉州城区生活污水处理不到位,直排现象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