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谢鹏:一心为民 一池留名 清廉风范

谢鹏,又名谢雕,生卒年不详,唐代元和(公元806—公元820年)年间任贵州(今广西贵港市)刺史。

搬迁州城,防范灾害

谢鹏到任后,发现每逢夏季雨水期,当地都极容易受到水患的影响。因为州城(今贵港市港南区江南街道一带)正好位于郁江之畔,所以,洪水来袭时,州城首当其冲受到影响。遇到特大洪灾时,许多人家损失财物,有的家庭还流离失所,无处安身。

看到洪涝灾害对人们造成的威胁,谢鹏心系百姓安危,一方面,通过增加人手巡逻,对水情实行定期监测,另一方面,他早出晚归,深入郁江两岸考察地形,与部属一起查找更为适合防范灾害的州城地址。

经过反复考察与比对,谢鹏和部属认为郁江北岸有民众聚居的基础,而且没有地势低洼的劣势,是筑建新州城的好地方。所以,他在选定新州城地址后,又与部属一起挨家挨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动员群众随着州城一起搬迁,到更为安全的地方去进行劳动生产和生活。

在谢鹏及其部属的努力下,旧州城的居民大多数都搬到了郁江北岸。在新州城地址上,谢鹏还带领老百姓一起夯土筑城,把城墙进一步加固。通过这一系列工作,使得洪涝灾害对老百姓的危害得到缓解,而城墙的加固,又为抵御兵灾打下基础。自此,当地村民群众过上安定平稳的生活。

开凿水井,谢公留名

州城搬迁后至郁江北岸后,谢鹏为了改善老百姓的饮水问题,带领部属一起开凿水井,充分用好郁江丰富的水资源。当地人由此用上了卫生、清洁的水源,并由此降低了发生瘟疫灾害的风险。

为纪念谢鹏爱民如子之举,后来,当地人将谢鹏在郁江北岸开凿的水井称为“谢公池”。谢公池与东汉时任职郁林郡太守谷永在贵港城东开凿的水井(称“谷公井”)、三国时任职郁林郡太守陆绩在城南开凿的水井(称“陆公井”),一起成为清廉风范的象征。

彰表廉义,后世纪念

谢鹏一心为民,清廉从政的行为得到后世的认可。人们通过建楼宇、庙所等方式,对谢鹏的政绩进行褒扬。

明代镇国将军沈希仪(今贵港市人)曾在谢公池边建“敕书楼”,用以供放皇帝颁布的诏书、命令等,此举是希望谢鹏清廉风范让更多官员效仿,以行清廉之举促进社会清明,维护政令畅通。(贵港市纪委监委整理)

相关阅读:
家风故事丨姥姥做的缝布沙包 桂林:精准监督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