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12月9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京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工作最新研究成果,中华文明起源的阶段性划分方式有了更为清晰明确的认识。
中华文明探源及其早期发展综合研究是多学科合作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自2002年启动以来,目前已进入第五阶段的研究工作。20多个学科的400多位学者,通过对辽宁牛河梁、安徽凌家滩、浙江良渚、江苏寺墩、湖北石家河、山西陶寺、陕西石峁、山西碧村、河南二里头、四川三星堆等都邑性遗址开展大规模考古发掘和调查研究,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中华文明起源的阶段性划分方式更加细化明确。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有不同的地区差异和自身特色。大约从距今约5800年开始,中华大地上各个区域相继出现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化,进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可将从距今5800年至距今3500年划分为古国时代和王朝时代两个时代。其中,古国时代可进一步细分为三个小阶段。与探源工程第四阶段相比,对古国时代的认识更加深化。
下一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将继续围绕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组织多学科力量联合攻关,不断拓宽研究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破解更多的历史之谜。
中华文明起源时间线向历史纵深推进
在距今5800—距今5200年前后的古国时代第一阶段,以西辽河流域的牛河梁遗址为代表,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遗址和珍贵玉器的发现,以确凿而丰富的考古资料证明,早在5000年前,社会形态就已经发展到原始文明的古国阶段。
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最早起源之一,作为红山文化考古中最重要的核心,位于辽宁省朝阳市的牛河梁大型遗址群,自1981年发现以来,考古发掘工作至今已持续40多年。
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位于遗址中心位置的一座海拔最高的山梁上。1986年,当时的考古工作者初步确认其由品字形排列的3组山台构成。2017—2021年的发掘进一步确认该基址是由9座台基构成的大型台基建筑群。根据相互位置推测,出土各类泥塑的著名的“女神庙”就坐落在其中一座台基上。
牛河梁遗址的新发现,把中华文明起源的时间线又向历史纵深推进了约五六百年。
发现史前水利设施距今约5100年
古国时代第二阶段在距今5200年—距今4300年前后,大型水利设施和城址的兴建,显示出社会资源的调动能力加强。湖北屈家岭遗址为长江中游一处新石器时代大型遗址群,遗址新发现距今约5100年的史前水利系统,为迄今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水利设施之一,并发现大型聚落、高等级建筑基址等,为研究长江中游文明进程提供了关键证据。
最新考古证实,屈家岭遗址存在多处史前水利系统。其中,熊家岭水利系统位于遗址东北部,由水坝、蓄水区、灌溉区和溢洪道等构成。其水坝为土筑而成,现存坝体高约2米、宽约13米,长约180米。蓄水区面积约19万平方米,相当于三个西湖湖面的大小;灌溉区面积约8.5万平方米。测年数据表明,早期坝的年代为距今约5100年,为我国迄今考古发现最早的水利设施之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国表示,大型水坝的发现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标识。
考古人员发现,熊家岭水坝分早、晚两期,延用年代较长,坝体硬度和密度较高,存在明显的人工筑造痕迹。坝体中还发现原始的“加筋工艺”,即在土体中掺杂植物根茎,以增强坝体强度和稳定性,同时还发现了“草裹泥”的建造工艺。而类似规模的水坝还发现多处,专家表示,这标志着史前先民实现了从适应自然到改造自然的跨越,从被动地防御水旱灾害转变为主动地控水用水,为探索长江中游史前治水方式和聚落形成等提供了细节支撑。
近年考古工作还揭示,屈家岭遗址先后历经油子岭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3个史前文化阶段,主体年代为距今5900—4200年,存续近2000年之久。此外,还新发现了105万方的大型中心聚落、高等级建筑基址等,年代明确、结构清晰、工艺高超。另外,还曾发现史前稻作遗存、年代最早的高温黑釉陶等,一系列发现为研究长江中游文明进程、探讨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关键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