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红星新闻:招聘要求“内向、来自农村”,一次失败的“性格测试”

所谓的“能吃苦”并非一个褒义词,它或许是管理者给出的“积极评价”,但是对于被评价者来说,也可能是一种PUA,是在不动声色中被悄悄戴上的紧箍咒

近日,江苏南京的一家公司招聘外贸助理,明确要求应聘者“性格偏内向”“来自农村”,引发热议。该公司回应称,性格内向的人善于不断学习,更能满足公司发展要求;而农村孩子更务实,更懂得珍惜机会。

面对质疑,该公司招聘负责人朱女士表示,这些要求都是硬性规定,即使应聘者很优秀,只要不是来自农村,他们也不会考虑,“这是我的价值观,是我的个人选择”。

显然,朱女士的短短数语,恰恰暴露了其法律知识和法治意识匮乏的事实,明显涉嫌歧视的招聘,岂能说得如此理直气壮、理所当然?我国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法都有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此前也有不少求职者因受到地域歧视而诉诸法院并胜诉的案例。此事件中,将应聘者简单地分为“来自农村”和“来自城市”,对后者一概不用,已涉嫌地域歧视了。

同时,这也是“一刀切”的极端思维,其潜台词无非是,城市孩子一概不行。看似站在了传统意义上的弱势一方(农村孩子),其回应似乎也传递出自己的某种正义性,但这种非此即彼的极端化选择显然是偏颇的。

性格外向的人不一定做事就不细心,有激情、有活力可能也是他们的优点;性格内向的人也并不一定就优秀,也可能有着懒惰、散漫的一面。城市孩子也有内向的,农村孩子里也有不踏实的,都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

客观来看,在某些语境下,所谓的“能吃苦”并非一个褒义词,它或许是管理者给出的“积极评价”,但是对于被评价者来说,也可能是一种PUA,是在不动声色中被悄悄戴上的紧箍咒:夸你一句能吃苦,你不加班都不好意思了。而所谓农村孩子“能吃苦”“更务实”,换一个词或许更好理解:农村孩子更好被拿捏。

更重要的是,一些招聘单位把“固有偏见”贴标签之后,又将其转化为具体实践,来指导日常的招聘工作,这无疑会在社会层面再次强化固有偏见,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并不利于形成“人尽其才、各就各位”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从类似招聘乱象中,也可以看到一种变化:以前,来自农村、内向的求职者更容易遭受歧视,如今反过来了。是这些企业的理念过于“先进”了吗?显然不是,只是他们的需求变了,也试图通过这种筛选来降低管理成本和被维权的概率。

对于这样的企业,应聘者须得谨防入职后,自己的权益在所谓的“不断学习”“珍惜机会”中被侵犯。

还值得警惕的是,这些歧视性规定明确被标注出来、公开说出来,外界能够明显地看到,如果招聘方只限于自己的内心或形成一种不可说的“潜规则”,通过筛选简历的方式来筛掉城里人、独生子女,这样的歧视或者说偏见更具有隐蔽性。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消除社会偏见,还需要更多的人勇敢地站出来说不。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夏景

责任编辑:刘德宾

相关阅读:
个人网贷正接入征信 未来会影响房贷么? 媒体:调查“花10万中2.2亿” 与保障购彩隐私权并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