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全省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交易额突破2200亿元

12月5日,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南京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江苏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开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两项整省试点,建立和完善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基本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覆盖全省1.7万多家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夯实产权市场交易基础、丰富产权市场交易功能、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推动产权市场交易活跃,有效发挥了市场在农村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了农村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了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民增收致富,为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作出了有益探索。

5日上午10时,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迎来一批客人,他们是受邀来参观的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工作座谈会与会嘉宾。

中心一楼的服务大厅里,多个办事窗口有序排开,几位市民正在咨询相关事宜。中心工作人员张露向大家介绍,目前大厅具备交易信息发布、交易咨询和申请受理、产权查询协助等功能,并引入法律和银行等中介服务组织和金融机构,开展法律咨询、项目推介、抵押融资等配套专业化服务。

江宁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焦珍山介绍,针对该区农村产权交易涉及面广、交易量大,且绝大多数在农村的特点,江宁区着力建立形成“四级联网、三级队伍、二级监管、一个平台”产权交易体系,即农村产权交易省、市、区、街道四级联网,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工作队伍,实行区街两级监管,使用江苏省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一套系统,确保农村产权交易全覆盖。同时,发挥电子系统网上交易功能,实现农村产权交易“最多跑一次”。

早在2014年,我省就着手建设统一联网、信息互联、资源共享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把全省所有交易服务聚合到一个平台“一网通管”。在近10年的实践探索中,创造了诸多标志性成果,如第一个创新性发布土地经营权综合价格指数,第一个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农村产权交易网签,第一个启动价格熔断限价机制……截至目前,全省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交易额突破2200亿元,溢价金额超68亿元。

走进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新城科技园的南京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两个“数字大屏”——南京市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和南京农村产权实景一张图,全市当日成交项目、供应项目数、累计成交宗数、成交金额、交易品种等一目了然。

“中心积极衔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交易品种在初期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养殖水面和集体资产3种类型基础上,新增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小型水利设施、农村小型工程招投标、农业知识产权等11种类型。”南京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主任王蕾介绍。

“我们坚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运营公益性为主、公益性与市场化协同运作的双轮驱动机制。市级平台引入金融、社会资本、科技等市场资源要素,拓展法律咨询、资产评估、测绘测量、招商推介、金融服务、确权鉴证等业务范围和增值服务功能;区级以下平台坚持公益性定位,更好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保障农民群众财产权益。”南京市农业农村局总经济师湛中林告诉记者,南京全市建成1个市级、8个区级、46个镇街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三级市场既可独立交易,又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促进农村集体资源资产与市场资源要素的最优配置。

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规范化建设,提升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发展水平,促进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为壮大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2022年,南京全市农村村均收入832万元,其中集体经营性收入390万元,经营性收入达20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占比73%,达100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有3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人均福利和分红超400元。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为推动农村产权有序、合理流转,我省持续完善服务内容,实现了四大创新——创新制定行业标准,先后牵头制订农村产权流转交易2项国家标准及6项省地方标准,引领推动行业自律;创新发布价格指数,按省市县三级每季度发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指数,引导经营主体理性交易;创新推行线上交易,以交易平台为支撑,推出线上报名、缴款、竞价等功能;创新推出抵押登记,打造抵押融资登记链条,依托区块链技术完成全国首笔链上土地经营权抵押“云贷款”,大幅缩短贷款时间。

就在上个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的批复,江苏获批整省试点。接下来,我省将进一步推进实体市场标准化建设,加强交易场所“五有”规范化建设(有固定交易场所、有稳定工作队伍、有统一交易标识、有规范交易程序、有充分经费保障),推动场所功能完备。持续完善平台功能,设计针对混合产权、生物性资产、跨集体经济组织土地经营权流转等类型的交易品种。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对接,强化数据应用,研究打造涉农主体融资服务体系。推动长三角三省一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互联、信息共享,加快推进农村要素跨区域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相关阅读:
新加坡金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将允许两国旅客使用数字人民币 构建“公益诉讼+”模式 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