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胃癌关爱日丨专家建议早筛早诊早治

新华社重庆11月29日电(记者周闻韬)11月29日是我国第5个“胃癌关爱日”。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发布的全国癌症报告显示,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列恶性肿瘤的第3位,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胃癌应如何防范?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多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平时留心观察身体变化,尽早发现异常症状,做到胃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

“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风险和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胃癌的两大关键因素,如果家族中有胃癌患者,其后代患有胃癌的概率要高于普通人。无论遗传风险如何,胃癌发病风险都会随着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增加而升高。长期食用含致癌物质的食物以及盐分较高的食物,容易引起胃黏膜损伤,进而引发胃癌。”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陈磊表示。

一名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医生正在为患者做胃镜检查。(受访单位供图)

一名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医生正在为患者做胃镜检查。(受访单位供图)

专家指出,早期胃癌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具有隐蔽性,主要临床表现有上腹饱胀、隐痛、食欲不振、嗳气、反酸,甚至可能无任何症状。患者多认为以上症状是由于饮食习惯改变或压力较大,或可能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常见病相关,而当出现吞咽困难、呕吐、消瘦、贫血等表现再去就诊时,胃癌可能已经发展到中晚期。

“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和临床诊断发现的早晚密切相关,目前最准确的早期胃癌诊断方式仍是胃镜。”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主任孙浩表示,建议年龄在40岁及以上人群应接受1次胃镜检查,如无异常,建议每2年做1次胃镜检查;如检查异常,则建议每年做1次胃镜检查。另外需定期进行幽门螺旋杆菌、血清胃蛋白酶原、血清胃泌素-17检测。

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胃癌?孙浩建议,平时应多食新鲜蔬菜或水果,避免高盐和霉变食物摄入,不暴饮暴食和进食过烫食物。提倡使用公筷公勺、规律饮食、戒烟限酒,同时积极治疗萎缩性胃炎等相关慢性胃病,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适当运动。

胃癌关爱日丨专家建议早筛早诊早治

(本文来自于新华网)

相关阅读:
应急管理部:多措并举解决好受灾群众住房和取暖问题 【一线调研·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杭州:数字之城乘“视”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