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多种形式航天交流活动走进港澳 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热情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应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邀请,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11月28日—12月3日赴香港、澳门进行为期6天的访问。昨天(11月28日)下午,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在香港会展中心参加香港特区政府组织的媒体见面会。

在回答总台记者关于中国空间站后续发展的提问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航天员陈冬、王亚平以及载人航天工程系统相关领域专家等出席活动,介绍载人航天工程建设发展情况。

多种形式航天交流活动走进港澳 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热情

中国工程院院士、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表示,未来的任务就是“管好、用好、发展好中国空间站”,保障空间站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多种形式航天交流活动走进港澳 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热情

中国工程院院士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未来的期望是充分发挥我国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的作用,促进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多出成果以及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使我们的载人航天工程发挥更大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服务于国家战略,惠及国计民生。

科技荟澳系列活动举行:推动科技创新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热情

昨天,“星月交辉海天胜览——科技荟澳系列活动”在澳门拉开帷幕,活动旨在推动澳门科技创新,促进澳门航天航海科普教育和高科技产业发展,激发澳门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科学探索热情。

科技荟澳系列活动包括“澳科一号”卫星投入使用仪式、“逐梦苍穹探索深海——中国航天航海科技荟澳”科普展览开幕暨月壤首次入澳揭幕仪式、澳门航天发展论坛等活动。

多种形式航天交流活动走进港澳 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热情

“澳门科学一号”卫星是我国地磁场探测精度最高的卫星。该项目由国家航天局与澳门特区政府联合开展,开辟了内地与澳门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

澳门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澳门科学一号”卫星项目首席科学家张可可:“澳科一号”卫星是内地与澳门合作的典范,我们与世界18个顶级研究所签订了协议,进行科学研究、人员交换,使得我们“澳科一号”成为内地、澳门与全世界科学交流的一个窗口、一个桥梁。

总台记者刘冰清:我身边就是此次展览的亮点之一,由嫦娥五号在2020年带回来的月球土壤,这也是月壤首次在澳门亮相。通过显微装置近距离观测月壤,可以让澳门民众感受到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

多种形式航天交流活动走进港澳 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热情

据介绍,此次科普展览面向澳门各界开放,持续至12月9日。展览通过珍贵实物、模型、图片、互动展品等,展示中国在航天、航海领域的重点工程、亮点成果。

多种形式航天交流活动走进港澳 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热情

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办公室主任助理黄勇:我们是想和澳门同胞一起共享新时代以来的发展成果,并且期望澳门同胞特别是青少年,能够对我们的航天、航海投入更多的兴趣,并立志为我国的航天、航海事业发展贡献他们自己的力量。

多种形式航天交流活动走进港澳 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热情

澳门特区政府教青局局长龚志明:非常感谢国家的支持,让澳门的学生能够了解到国家航天航海的成就。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觉得对澳门学生来说是一场科技教育的盛会,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盛会。

多种形式航天交流活动走进港澳 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热情

澳门镜平学校学生任浩杨:作为一个澳门的学生,在看了这个展览以后,我是感到十分自豪的。因为看到祖国的航天事业有一个飞跃发展,特别是嫦娥的探月工程带回了月球的土壤,令我对航天这一方面有更大的兴趣,也希望之后能够投入到航天的事业方面去。

相关阅读:
妈祖关帝金身赴台遇阻?国台办批民进党当局:人在做,天在看 智慧建造、科技创新护航桥梁建设 中国工程再现“惊艳”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