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独角戏”到“大合唱”——湖北天门: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推动基层共建共治共享

整洁的街道、暖心的服务、礼貌的市民……9年来,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引领,湖北省天门市以便民服务让城市生活更暖心,以创新治理让市民共享发展机遇,带动市民从被动式的“要我创文”变为主动式的“我要创文”。如今,这首全城参与的“创文大合唱”正变得越发整齐嘹亮。

冬意渐浓,凛风渐起。记者近日走进天门市侨乡社区“幸福食堂”时,正好碰上社区组织的包饺子活动。开放式厨房里,因煮饺子而升腾起蒙蒙雾气;档口外的三张圆桌前,十余位老年人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边聊天,一边将猪肉白菜馅包进饺子皮里。

“吃得胃暖,心也暖。”放下碗筷,75岁的杨月娥对记者说,自从老伴去世后,她便一直独自生活。“有了社区食堂,我不想做饭时,8块钱就能吃到两荤两素,还能经常参加这样的免费活动。好得不得了!”她说。

侨乡社区党总支书记李敬华介绍,该社区辖区共有8个小区,大多是20世纪90年代的居民自建房,存在老人多、下岗失业人员多、租户多且无物业管理人员等特点。2020年,侨乡社区建起近900平方米的社区食堂,内设居家养老中心、未成年人活动室、社区卫生室等多功能场所。

“幸福食堂”如今已成为侨乡社区人气最高的地方。借助“幸福食堂”的平台优势,侨乡社区在居民茶余饭后,围绕基础设施改造、公共设施管理等,常态化开展居民议事活动,鼓励居民共建共治共享。今年初,居民反映社区内集贸市场存在安全隐患,经多次协商、规劝后,市场违建部分被无条件拆除,社区在原地建起廉政广场。

“脏乱的市场变成靓丽的广场,还是我们居民一起争取来的,很有成就感。”杨月娥说。

社区是城市文明的缩影。据悉,天门市已开设20余家“幸福食堂”。为了让生活环境更宜居,2023年,天门市改造老旧小区60个,涉及1911户、96栋居民,总投资超7000万元。

从日常入手、从细节突破,天门市抓住治理末梢,通过创新手段,让城市治理精度不断提升,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激发市民“主人翁”意识。

傍晚时分,北湖公园夜市星星点点的灯光与鼎沸人声交相呼应,游客们在500多个摊位间“打牙祭”、玩套圈游戏、添置生活用品,或在点歌机上选首喜欢的曲子放声高歌。摊主刘芬一边烤着蒜蓉生蚝,一边检查即将出锅的拇指生煎包底部是否都已煎至金黄色。在她身后,六张矮餐桌旁坐了近十位食客。

以往,天门市的流动商贩会随着人流,随处占道经营,经常对居民的生活与出行造成困扰。相比粗暴的“一刀切”式禁止经营,天门市政府采取了规划集中经营区域的解决办法。

“一个小摊子承载的是一家人的生计。流动商贩与城市管理并非水火不容,小主体与大市场并非‘零和’。”天门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市容执法支队支队长蔡建华说。近年来,天门市在人气较旺的北湖公园、官侨路等地免费为临时商户设置经营点,在守护“烟火气”的同时,为城市增添“文明味”。

“我以前在路边摆摊时,看见城管就赶紧收摊回避。现在这个夜市地段好、人流量大,我还能兼顾着在附近接小孩放学。”35岁的刘芬说,如今定点摆摊也让她更加注重环保。“政府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场地,我们也要维护场地清洁,共同营造干净和谐的夜市氛围。”

天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创文办副主任赵军波介绍说,天门已投资上百亿元,建成各类功能场馆,实施城区雨污分流,升级改造主次干道,有序推进口袋公园、污水处理扩容、水系连通工程等民生项目。“9年来,天门市民从最初的被动配合,到如今的主动支持,这样的转变是因为群众从中看到了城市的进步、共享了发展的红利,从而发自内心地认识到城市的文明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赵军波说。

如今,创建文明城市不再是天门市政府的“独角戏”。近20万名市民加入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交通文明、河湖治理、乡风文明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天门市志愿者已进村入户开展需求登记12万余次,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218场,覆盖群众达30万人次。

“我们将始终把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长效机制,聚焦薄弱环节,狠抓问题整改,力争以最好的状态、最实的作风、最优的工作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取得优良成绩。”天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从进军说。(记者乐文婉)

相关阅读:
如何不断提升城市发展的“含绿量”?从三个故事看温州全域低碳转型的实践探索 浙江三门:构建城乡普惠康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