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报告文学《创作之伞——中国文字著作权保护纪事》在成都版博会首发

新华网成都11月27日电(记者王志艳)日前,国内首部聚焦著作权保护的长篇报告文学《创作之伞》,在成都举办的第九届国际版权博览会上首发。

该书由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驻副会长、总干事张洪波与重庆作协作家李燕燕合著。以著作权法三十余年、三次修法的进程为主线,以作家们经历的鲜活版权故事、经典案例为副线,生动讲述中国版权保护故事,为读者进行“文学普法”。

作品先期在群众出版社主办的《啄木鸟》杂志上连载,引起版权界和文学界的广泛关注。

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陈建功评价,《创作之伞》是“著作权普法与文学表达的成功相逢。”作品记录了30年间发生的许多重要的版权案件和事件原委,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中国在文字著作权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这些故事基本勾勒了中国著作权法实施至今的历程,也可以说以一窥全,见证了当代中国日益进步的法治进程。

发式上,作者李燕燕表示,之所以选择创作这部以著作权法为主题的报告文学作品,正是缘自作品被侵权的亲身经历。“我曾在网上发现自己的散文《周子古镇》被选入教辅资料,但从未有人为此征询过自己的意见,更谈不上一分钱的授权使用费。我身边的很多作家朋友都遭遇过这样的事情。”

《创作之伞》中记录了许多维护创作者权益的故事细节,在李燕燕看来,这正是文学普法区别于其他普法形式的鲜明特点。“报告文学是一个很好的普法方式,但把故事讲通俗并不是报告文学的追求,它承担着引领大众去看见问题,并且找到解决问题办法的使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树立需要艰难和漫长的过程,《创作之伞》的推出就是一剂强有力的文学促进剂。”

“尊重版权就是传承文明,弘扬文明,涵养我们的精神,也就是尊重我们自己。”作为长期从事版权保护工作的专家,本书另一作者张洪波希望,这部作品对于版权知识的宣传普及,对公众版权意识的提升,能起到见微知著的效果。(完)

相关阅读:
“渔光互补”点亮绿色发展 助力农户增收 以色列、哈马斯互放“狠话”,中方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