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问径》第二集:茶禅一味

来源:央视网

眼前这幅《萧翼赚兰亭图》,出自唐代“画圣”阎立本之手,这也是中国画史上第一幅茶画。

这幅画似乎告诉我们,早在一千年前,茶与禅在中国就出现了关联。

阎立本画成《萧翼赚兰亭图》后的一百多年,大量从今天宁波下船的日本遣唐使,就近登上今天的天台山、天目山和径山。

据《续余杭县志》记载:“径山寺僧采谷雨茗,用小缶贮之以馈人,开山祖钦师曾植茶树数株,采以供佛。”

可以确定的是,其中的某些遣唐使一定在径山遇到了这位径山寺的开山和尚--法钦,他们把阎立本在《萧翼赚兰亭图》描绘的“茶与禅”结合的场景变成了现实。

径山,坐落在今天的杭州余杭区,海拔在千米之内,这样独特的地理条件,形成了多雾、多漫射光和长年湿润多雨的环境,这是一个对茶树生长极为有利的气候条件,直至今日,径山茶也是中国最知名的茶叶之一。

当年在径山所发生的故事,远比阎立本所理解的茶禅关系更为深刻。

大约在13世纪左右的镰仓时代,日本来客把在径山寺所看到的喝茶方式带回日本,演化为四张半榻榻米组成的简易茶室,起名为“草庵茶”。

从那个时候开始,日本与径山寺,甚至浙江东部深山上古寺里僧人的喝茶方式可谓如出一辙。

径山寺法钦和尚践行的以茶礼佛,今天看来是一个有趣的过程。

他将茶叶捣碎变成细小的末茶,喝茶的场所由于在深山的禅寺,布置得简单且庄严,由于以茶供佛,则有着严格的礼仪程序;更为关键的是,在这个庄严场所中,喝茶其实是论道的载体。

而径山寺制作抹茶、极简茶室、讲究礼仪、以茶论道,这四个要素正是日本茶道的核心所在。

茶与禅,中国与日本,在千年前的径山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当年日本遣唐使从径山和浙东地区带回的喝茶方式历经千年,鲜有改变,最终演化为今天的日本茶道。

在中国,径山寺茶禅一味的喝茶方式也跨越时空,成为今天在径山寺里难得一见的径山茶宴。

山风拂过,茶禅同源,无论端坐闹市还是隐逸山林,茶和佛学在诠释和、敬、清、寂东方思想的同时,或许更暗示了“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的人生智慧。

“裁判压分全红婵”?这位奥运冠军看不下去了 车祸细节披露!4名中国留学生疑为未成年,开奔驰与福特相撞当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