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湖北省人大代表李婉莺:脚沾泥土味 心怀为民情

湖北省人大代表李婉莺:脚沾泥土味 心怀为民情

今年3月8日,湖北省随州市洛阳镇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举办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趣味运动会。活动前,李婉莺向妇女同胞送上节日问候。

来到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镇,这里独有的悠然闲适让人舍不得离去,银杏谷、九口堰纪念园、稻田书屋、百美驿站……游客在这里既能感受红色文化,也能领略乡村的田园风光。村里如今的图景,离不开湖北省人大代表,随州市城投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婉莺的努力。2020年,李婉莺担任洛阳镇党委书记、镇长。在洛阳镇工作期间,她积极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在洛阳镇工作的日子是我很怀念的一段时光。脚踏泥土,我心里很踏实。”李婉莺说道。

文旅品牌成为群众致富“金疙瘩”

“没想到我的家乡成了‘旅游村’,我在村里做点小生意比在外打工强多了,还能照顾家庭。”回村探亲的小李和记者谈起家乡的变化,他准备回乡开个农家乐。

曾经的洛阳镇基础差、底子薄,群众没有增收渠道,是湖北省重点扶持老区乡镇。如今,一个个文旅品牌已成为该镇增收致富的“金疙瘩”。

李婉莺十分重视全域旅游发展,凭借多年基层工作经验,围绕洛阳镇打造全域旅游名镇的目标定位,结合各村实际,带领村干部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在前期调研中,李婉莺带领团队成员走遍周边村落,重新规划村庄发展思路:闲置房屋集中、周边自然环境优良的村庄重点发展精品民宿;视野开阔、田地成片、山水融合的村庄则重点建设生态农场或户外营地。

“有的村民对于流转房屋、田地有很大顾虑。我认为,既然决心干,就该迎难而上。”为了保证项目顺利进行,李婉莺挨家挨户上门做村民思想工作,并积极协调补偿事宜,最终让村民从“旁观者”变成推动家乡发展的“参与者”。

李婉莺认为,未来的乡村,不只是村民的乡村,也是市民的乡村,要做好承接准备、创造发展机会,从生活方式、社交模式、治理形式、文化展示等方面多方位做好乡村改造。

在李婉莺的倡导下,一系列文旅项目接连落地,民宿产业迅速发展,洛阳镇确立了“千年银杏,随来随美”的文旅IP,联手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在新四军第五师革命旧址九口堰村打造湖北省首个“百美村庄”,引入民宿头部企业参与项目设计、建设、运营,建成百美驿站、随野营地、稻田书屋等一批创新示范项目,带动本地农家乐、小客栈、家庭农场提档升级,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抱怨’听得多了,做的事就更实了”

“只有把群众‘宝贝’的事情落到群众的‘心尖上’才叫‘实’。看群众想要什么,要听他们嘴里说什么!”走村入户调查、询问村民近况,几乎是李婉莺每天必做的功课,她很喜欢听群众的“抱怨”。“‘抱怨’听得多了,做的事就更实了!”

“很久前就听说月嫂这个职业很热门,一直想尝试,这次在培训班学的就是这个,一想到可以挣钱补贴家用就开心!”村民王大姐笑着说道。

为帮助村民就业,李婉莺和村干部借助“百企帮百村”“春风行动”等活动载体,为求职者和招聘企业牵线搭桥,组织开展多期创业培训班,邀请就业局培训中心和民办养老护理培训机构优秀教师,为村民开展抖音电商、育婴师、养老护理、家政等专业技能培训,让更多的返乡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心血管疾病不仅要注重‘治已病’,更要‘治未病’。我们中老年人要加强预防,定期筛查。”正在测量血压的王大妈热情地向我们“科普”。

为让群众在家门口看病更方便,在李婉莺和村干部们推动下,洛阳镇卫生院创建胸痛救治单元、脑卒中防治站,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道理讲到村民“心坎上”,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

“感谢‘家调委’化解了我和邻居多年的矛盾纠纷,现在每天生活顺心多了。”村民王大姐与邻居张大姐因田界纠纷,两家积怨多年,最终在“家调委”调解下,两家化干戈为玉帛,和睦相处。

李婉莺说:“矛盾纠纷的源头在一个‘理’字,只要慢慢把道理说透了,矛盾总归能化解的。”她推动镇村妇联成立“家调委”,主动收集民意,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方针,把工作做深做细。2023年,曾都区检察院在洛阳镇建立检察联系点,李婉莺积极推动“党建+网格+家调委+联系点”工作机制运转,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

“检察联系点的建立实现了‘检察监督’与‘人民调解’的有效对接,形成了社会治理合力,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李婉莺说道。今年以来,洛阳镇依托检察联系点,共排查矛盾纠纷110条,实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化解在基层”。

[版面编辑:白鸥]

相关阅读:
孔相卿:窑火不熄 初心不改 “超过德国后,中国又超过了日本”